青海:金融支持大 脱贫路子宽
无论河湟谷地的农民,还是高原腹地的牧民,只要符合政策性规定,青海金融部门就能把便捷、高效的服务送到农民的种植养殖场里,送到牧民的帐篷里,被各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新希望”、“及时雨”。
“养了十几年的奶牛,也遇到过资金困难的时候,去年九月份,我们得到了100万元银行贷款,顺利帮助自己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还采用‘借母还子’的方式,带动了周边10户贫困户脱贫,帮助他们巩固脱贫成果。”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忠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忠杰深有感触地说。
“手头没钱,村民们不敢想发展产业的事。有了资金支持,产业做起来了,激发了更多贫困群众不等不靠、用双手改变生活的劲头。”“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改善,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机会,村民们利用扶贫贷款开农家乐,你追我赶,脱贫致富道路上奔头十足。”“对于生产经营状况好的农户,银行还可以加大支持力度。”……借助金融力量发展产业、摆脱贫困的例子,在青海省有很多很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为此,金融领域还需继续着力不放松。
产业兴则群众富。减少贫困人口、助力脱贫攻坚,关键在于通过产业扶贫激活“造血功能”,构建“输血+造血”的长效机制。
1月7日,省金融精准扶贫新闻发布会公布,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省累计发放各类金融精准扶贫贷款1665.5亿元,其中,累计发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518.7亿元,带动近50万人增收致富。
全省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持续加大“输血”力度,帮助实现“造血”功能,针对扶贫产业和贫困地区融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有效拓宽脱贫攻坚资金供给渠道。
如今,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以能够带动脱贫的特色种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和民族传统手工业等为重点,因地制宜,丰富特色产品体系,创设“三农惠民贷”“惠农虫草贷”“拉面贷”“枸杞贷”等多种兼具扶贫效用的涉农信贷产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尤其是省农担公司结合省内农牧业发展实际与农牧业融资难点,开发创新担保产品,先后推出“农担e贷通”“牦牛产业担”“农担养殖担”“农担扶贫担”“农担信易担”等多款针对性担保产品,有效促进担保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资金足了,产业活了。支持贫困地区群众兴产业、扩就业、增收入、添保障,未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金融领域还将大有可为。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