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粮食作物创新团队牵头,联合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延庆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在延庆区旧县镇米粮屯村建立的200亩优质谷子新品种及配套轻简化生产技术示范田刷新了北京市谷子高产纪录。
时间:
2024-12-12 12:00:00
浏览量:
1325
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牛奶产业专家服务团队按照奶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和“11个一”工作要求,持续推进良繁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时间:
2024-12-03 12:00:00
浏览量:
1231
据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最新农情调度,当前全省小麦秋播进度99%,已近尾声。近日,湖北省“515”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行动(协同推广)小麦团队分三组赴襄阳、随州、荆州、荆门、孝感、天门、潜江等地调查。经过实地查看和技术会商,专家认为,今年秋播小麦出苗质量高,但受土壤墒情不足影响,苗情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各地要因苗施策,高度重视冬季田管,确保壮苗越冬,为全省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时间:
2024-11-26 12:00:00
浏览量:
1539
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杨眉镇,大巴摇摇晃晃沿着山路崎岖而上,在去南酸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路上,路边掉落的一个个硬币大小的圆果子吸引了大家。南昌大学“梅园之家”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团队负责人陈军告诉大家:“这就是当地的特色果——南酸枣,别看它小,它可蕴含着大大的能量。”
时间:
2024-10-30 12:00:00
浏览量:
2346
“潘老师又来啦!”密云区溪翁庄镇石墙沟村村民庄福彬热情地打着招呼,手上的活儿却没有停,最近,石墙沟村的核桃种植户迎来一年中最忙的丰收季。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潘青华团队的帮助下,该村今年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产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时间:
2024-10-18 12:00:00
浏览量:
2821
西蓝花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因其营养丰富、烹饪简单,近年来尤其受到健康人士的喜爱。19世纪末传入中国后,在我国广泛种植,目前在我国栽种面积已达180万亩,约占全球生产总量的30%。由于西蓝花为舶来品种,生产用种长期严重依赖进口,国内缺乏优质的杂交品种,而进口品种也存在一定缺陷,生产上普遍缺乏耐寒性强、抗病性强,适宜本土栽培的品种。
时间:
2024-09-20 12:00:00
浏览量:
8323
近日,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设施蔬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申书兴,带领沧衡高品质蔬菜技术提升岗位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青云到石家庄市藁城区、晋州市、新乐市调研并指导设施蔬菜生产。冀南高品质蔬菜技术提升岗位专家、研究员董灵迪,温室长季节用新品种选育岗位专家、研究员严立斌,石家庄综合试验推广站站长孙明清及团队成员全程参加。
时间:
2024-09-10 12:00:00
浏览量:
8046
近日,当辽宁省农科院作物所、蔬菜所的专家团队赶到铁岭市铁岭县镇西堡镇河夹心村时,高君薯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高君、王玉红等农民早已在地头等待。“地瓜是咱镇西堡镇的特色,多轮强降雨过后,地里有积水,秧苗生长过密,专家快帮我们出出主意。”一看到专家,高君便迫不及待地求助。
时间:
2024-09-04 12:00:00
浏览量:
7851
今年,北京怀柔区雁栖镇交界河村蓝莓园喜获国家有机认证,这不仅体现了种植团队在生态农业领域的卓越追求,也引领了雁栖镇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的新标准。
时间:
2024-08-20 12:00:00
浏览量:
6367
近日,重庆市农科院组织专家,对垫江县毕桥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百亩示范片进行了测产验收。经测定,大豆“油春1204”产量为每亩98.2公斤,玉米“劲单9号”产量每亩403.4公斤,相比常规种植,每亩增产近200公斤,综合测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亩产量501.6公斤,基本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市农科院豆类研究团队成员、博士唐世义介绍:“这些品种就是针对我们西南区高温高湿寡日照这种农业气候特点选育的,耐阴性强、产量高、抗倒性比较好,然后品质较好,非常适合在我们这种丘陵山地的气候下种植。”
时间:
2024-08-13 12:00:00
浏览量:
7711
日前,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的15号日光温室中,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智慧节水技术团队研发的宜机化日光温室的变量智慧灌溉应用场景(以下简称“变量智慧灌溉场景”),实现了宜机栽培下的“大智慧”管理。
时间:
2024-08-13 12:00:00
浏览量:
3587
近日,江苏高邮召开“驿路增彩·抱团共富”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部署推进会。加快效益“变现”、提升“造血”功能,高邮此次跨越乡镇行政界限,推出“一支创富团队、一群帮富对象、一组造富基地、一批带富项目、一个共富机制”的“5个一”村集体抱团共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