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机挑大梁 稳粮底气足
眼下,湖北正抢收早稻、抢栽晚稻,奋力夺取全年丰收。盘点湖北粮食生产关键时期、重要节点,从战灾害到防病虫、保夏收,湖北农机勇挑大梁,展现出非凡之力。
争时夺粮,农机“一马当先”
进入7月中旬,湖北迎来抢收早稻、抢栽晚稻的“双抢”大忙时期。
在黄冈市浠水县汪岗镇禾溢园家庭农场的双季稻产能提升行动项目示范田里,连片的早稻已经成熟,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稻香,浠水县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农机专家全程指导,农机手熟练地操作机械进行早稻收割。
黄冈市农业技术促进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以早稻机收、产地烘干、晚稻机械化育秧为重点环节,保证全市11个农机作业服务保障热线电话、74家应急烘干保障热线电话24小时畅通,及时受理解决农户机手困难,调度谷物收割机、拖拉机、水稻插秧机、播种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加快早稻收获进度,实现应收尽收、应烘尽烘,确保晚稻应栽尽栽、应播尽播,全力保障秋粮丰收。
“过去‘双抢’主要靠人力和畜力,效率不高。现在有了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农机,‘双抢’也不再像过去那么‘抢’了。”禾溢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黄金安说,经田间测产,他家的早稻平均亩产达到了512.6公斤,后期如果晚稻长势良好,距离“吨半田”的目标也差不了多少。
在麻城市宋埠镇顺良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们冒着烈日酷暑,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粉碎稻秆,一气呵成。旋耕机随即翻耕农田,确保及时开展晚稻机插秧。有了农机助力,今年湖北“双抢”按下了“快进键”。7月25日,全省早稻已全部收获完毕;截至7月30日,双季晚稻已栽插160万余亩,进度超过八成,预计8月上旬可全部到田。
今年湖北频繁遭受不利天气影响,从夏管、夏收到夏种,农机始终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夏收时节,22个“三夏”生产工作指导组按照小麦收割进程,从南到北分区包片督导。全省投入9.2万台联合收割机,成立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391支、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126个,全力以赴抢收减损,夏收任务较常年提早5天完成。2053个烘干中心、1.05万台烘干机全部运转,小麦颗粒归仓。
自6月中旬进入梅雨季节以来,湖北多地迎来强降水,局部地区农作物受灾,湖北省农机系统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抢排、抢种、抢管方面的优势,组织水泵、高效植保机械、耕整机械、插秧机、直播机、谷物烘干机等适用机具,投入农业防灾减灾。126个农业应急救灾中心、391支农机作业应急服务队“上大分”,3738台履带式拖拉机、46.5万台(套)水泵等排灌设备随时待命,通过疏通排水道、农机抢排等措施,全力抢排田间积水649万亩。水退后,全省因地因苗制宜抢管抢种,受灾较轻作物基本恢复生长,受灾较重田块已完成改种补种。
从种到收,正是有了农机“一马当先”,湖北才争分夺秒赢得了“龙口夺粮”战役的胜利。
防控病虫,农机“飞防”显身手
目前中稻正处于孕穗期,也是中稻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在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杨冲村,农业技术人员正在稻田里现场指导农户如何对水稻重大病虫害进行防控。
水稻二化螟是一种钻心虫,是近年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7月中旬是水稻二化螟高峰期,现场的专家指导对村民们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今年,杨冲村村民周明举种了1600多亩水稻,“一道道‘药雾’从天而降,均匀洒向稻田。不到一会儿,几十亩稻田的农药喷洒工作就完成了,真是太方便了。”周明举说。“听专家说合理用药每亩可增产100斤,而且还有无人机帮忙打药,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牌楼镇村民刘涛说,他家水稻种植面积有600亩,科学用药进行“飞防”给粮食增产上了一道“保险”。
水稻是湖北第一大粮食作物,总产量长期居于全国第5位。在水稻生长期,湖北各地抓住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大力推广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损失。
在湖北省赤壁市茶庵岭镇八王庙村的稻田里,力农植保专业合作社的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低空起飞,按照设定好的路线,来回穿梭“飞防”作业,为水稻披上了健康“防护服”。
盛夏的江汉平原高温高湿,农作物病虫害极易滋生。石首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一支支农机作业服务队,开展稻田飞防。一架架无人机有序穿梭,将农药均匀喷洒在稻叶上,一架无人机一天能完成四五百亩稻田喷药任务。入夏以来,全省累计完成防治病虫害面积742.5万亩次,补施尿素、喷洒叶面肥925.2万亩次。
在今年湖北夏粮生长关键期,病虫害呈现多发重发态势,湖北调动社会化服务组织1067个,出动高效植保机械3782台套,累计预防小麦赤霉病2966.9万亩次,是近20年预防面积最大的一年,条锈病发生面积比近10年历史同期减少67.4%。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的广泛运用和农技人员对病虫害防控的科学引导,确保了今年湖北小麦增产夺丰收取得实效。
节粮减损,有“机”不再愁
减损就是增产、增收、增效。为了确保小麦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在今年夏收时节,湖北各地举办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以减损论英雄,降耗保丰收。
咸宁市咸安区今年油菜种植面积31.85万亩,机械收获面积达17.5万亩。夏收时,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180余台收割机全部满负荷作业,11组油菜烘干机也同时运行。“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中,我们的机手在15分钟内第一名割了2.2亩,第二名割了1.75亩,第三名割了1.73亩。”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农机化推广站站长余社平告诉记者。
在钟祥市文集镇青星村,今年5月底,10台稻麦收割机在4000多亩小麦田里来回忙,金灿灿的麦粒尽收“机”中。不同于一般收割机,它们都安装了智能终端,可以自动分析喂入量、收割高度以及小麦的干湿度,实现精准收割,亩均减损约20公斤粮食。
“过去开的是老机具,常常漏割、掉粮,农民看着心疼。现在收割机安上‘北斗’,收得又快又干净,真好!”青星村党支部书记鲍必龙说。
钟祥市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陆中权介绍,近五年,钟祥市小麦机收损失率由3%以上降低到1.6%以内,油菜机收损失率由18%以上控制在8%左右,水稻机收损失率由4%以上控制在2.8%以内,为农民减损3.01万吨,增加经济收入1.21亿元。
今夏,一台台高性能、智能化的收割机成为田间主力,大大加快了夏收速度,也降低了机收损失率。据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三夏”期间,全省共组织小麦、油菜机收减损技术大比武50多场次,掀起了以机收减损促单产提升的热潮。
黄冈市、咸宁市、宜昌市大力推广油菜分段收获技术,油菜籽机收损失降低10%以上。荆门市推广水稻宽窄行高速插秧新模式,每亩密度比普通插秧机提高8000穗左右。襄阳市在联合收获机上推广智能损失检测装备,机手可通过实时数据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使收获机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实现机收减损,除了“机”的因素,“人”的作用也至关重要。今年以来,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多次组织现场培训,指导各地开展机收减损技术宣传推广、减损技能培训、机收减损大比武等活动,大力推广油菜、小麦等主要粮油作物机收减损技术。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