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打好“特色牌”、做优“土特产”
吉林市“远迎长白,近绕松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农业特色资源。全市稻米产量占粮食作物的四分之一,林下参种植面积全国最大,每三棵高品质林下参就有一棵产自吉林市,灵芝产量全省第一,黑木耳产量全省第二。可以形象地说,吉林市就是全国珍、野、稀、名、优农产品的宝库。4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推动吉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吉林网获悉,新时代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吉林市的出路在于打好“特色牌”、做优“土特产”。
念好“土”字诀,保护绿色生态资源本底。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绿色和生态是吉林市的底色和底气。吉林市要依托放大全域黑土地城市的优势,在全省率先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集成配套“四良一制”,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7%,多环节、全程托管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实施保护性耕作62万亩。统筹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切实守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促进传统农业加快向绿色低碳农业转型。
打好“特”字牌,擦亮特优农产品靓丽名片。吉林市享有“中国粳稻贡米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甜糯玉米之乡”诸多美誉,清朝时期曾是名优农产品的主产区和集散地,“吉字号”农产品底蕴厚重、特色鲜明、品质优良。舒兰大米“润、糯、香、甜”,“昔日帝王膳,今朝可为百姓餐”;舒兰白鹅已经孵化出17款明星产品,“好鹅在舒兰、舒兰出好绒”已被市场所认可;桦甸肉牛“饮山泉、食山草”,仔细咂摸可以品味到长白山森林的味道;蛟河黄松甸黑木耳以其“小、黑、厚、脆、纯”的特征,已经成为木耳中的“红旗L5”;磐石柞木段灵芝富含灵芝多糖、灵芝酸,是名符其实的“东北之宝”;永吉柞蚕更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冬虫夏草”。今年,吉林市将聚焦质量管控,围绕放大“绿色粮”“放心肉”“有机菌”“松花鱼”品质优势,培育“吉品贡”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打响 “老爷岭”“福源馆”等企业品牌,搭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拓展“线上线下”两个市场,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吉林、走出国门。
唱好“产”字歌,提升特色农业效益。着力打造产业链条完备的产业集群,多维度深层次提升“土特产”附加值。围绕打造稻米、肉牛、白鹅、长白山特产等八大产业集群,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培育引导永丰米业、出彩农业等本土头雁企业和得利斯等全国头部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布局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快培育中央厨房和预制菜等新产业新业态,争取用2-3年时间,培育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50户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为加快打造区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