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以新提质 强村富民 广州着力打造现代化岭南新乡村
了解广州高质量发展路径,和美乡村是一个绝佳切入口。
放眼广州乡村,龙潭村引入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等新项目,重兴“墟日经济”;上九陂村办起森林海旅游度假区,从“采石村”蝶变为“绿富美”;迳下村正在加快推进村庄规划修编,建设绿色低碳乡村……每一条乡村的致富之路,都是广州抓紧抓实“三农”工作,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广州正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锚定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目标,以重要平台、重大项目牵引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全链条升级,以典型村、示范带建设为载体打造现代化岭南新乡村,以完善纵向帮扶、联农带农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在全国舞台上频频获得殊荣。
去年,广州就新增国务院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一批重量级“国字号”工作荣誉,在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征程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守牢底线
扩能提产,扛稳扛牢稳产保供责任
作为超大城市,广州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决守好“三农”工作基本盘,聚焦“稳面积、提产量”,实施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几个月前,2024年全省春耕现场会在广州从化香米基地举办,现场,现代农业科技轮番“炫技”,一片春耕备耕忙。如今,夏季粮油丰收在望。
一直以来,广州扛稳扛牢粮食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耕地质量等级连续7年全省第一,粮食播种面积、产量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广州还以创建丝苗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全力打造丝苗米全产业链示范项目,推动丝苗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端稳饭碗,也装满菜篮。广州树立大食物观,向田地森林水体要食物,传统产业上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特色产业上扩规模、优品种、增效益,重要农产品产能持续提升。
广州创建3个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南沙扬翔风行等一批现代化畜禽养殖、屠宰项目加快投产,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产能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广州一季度生猪出栏21.5万头、比增82.7%,禽类出栏511万羽、比增7.6%,禽蛋产量0.9万吨、比增17%。
吃得饱,吃得好,也吃得安全。广州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3家企业入选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追溯监测试点名单,数量全省第一。
广州聚焦“守牢底线”扩能提产,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连续3次在国家“菜篮子”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以新提质
以新质生产力,撬动农业生产变革
1316个蔬菜新品种再创历史新高、各类新型现代农机装备驰骋田间、众多的农艺新技术惊艳亮相……当下,第27届广州蔬菜新品种展示推广会正在举行,市民游客惊叹于一个冬瓜就有211个品种,专家则“点赞”广州的良种攻关成果。
种业是广州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直观体现。一直以来,广州大力推进“穗字种业”振兴,2023年新增被授予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数量占全省73.2%,累计收集保存种质资源超34万份,占全省90%以上。此外,广州花卉研究中心获全省唯一的“国际种植者奖种苗类优胜奖”。
良种攻关硕果累累,得益于平台支撑力度强劲。广州拥有各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61个,全市省级以上实验室中农业类占20%。看最新进展,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成功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白云区“广州种业之都”成功引进傅廷栋院士专家工作站,花都区成功引进石琼院士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发工作站,推进油菜种业领域政产学研用合作。
实验室里有技术,市场上有运用。在良机良技推广上,2023年广州新增8个品种和1项技术入选国家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荔枝超低温冻眠技术、水稻光合碳代谢研究等国际领先,数字化种猪育种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也被及时用于富民兴村的产业和产业链上。
不久前公布的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名单中,广州共有200家企业上榜,其中新认定43家,总量和增量均居全省各市第一。同时,广州今年也有5家农业企业入选全球独角兽榜。
做强链条主体,拉动整条产业链。广州加快推进“1+6”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建设,目前建成了优品丝苗米、绿色蔬菜、北回归线荔枝、精品花卉、生态畜禽、现代渔业6条产业分链,累计创建2个国家级、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广州坚持用全产业链理念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做优特色产业。广州以“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引领“土特产”发展,建成9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5个自主培育的热带观赏鱼品种产销量全球第一,累计培育预制菜加工营收超亿元企业25家。
以花卉产业为例,今年广州还专门成立了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全面提升花卉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全市花卉种植面积和产值均居全省第一,小盆栽产量占全国的70%。
广州品牌更是走向全国、迈向全球。广州重点打造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菜篮子生产流通等两大农业协同平台,2023年,南沙区获评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成为时隔6年重启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评选后,全国唯一申报获批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累计吸引24个省(市、自治区)139个地市加入合作共建行列。
强村富民
引导资本、人才“进村入乡”
今年“五一”假期,广州乡村依旧很“火”。数据显示,广州接待乡村游游客超过528万人次,同比增长8.8%,占接待游客总量的47.8%。如今,广州乡村游已经“长红”多年,吸引来自大湾区的游客来了又来。这背后是广州聚焦“岭南乡韵”塑形铸魂,建设现代化和美乡村。
广州和美乡村何以迷人?美在形,也美在魂。
看外在,广州所有的自然村都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94%的自然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建成198条“特色精品村”。
看内在,从“五羊衔谷”的神话传说到“高畦深沟”的先民智慧,再到和美乡村新探索,广州乡村有农耕文明的老故事,也有都市农业的新故事。一方面是农耕文化的传承发挥发展,如“增城丝苗米文化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是乡村文明的不断夯实,累计有22镇、212村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
目前,广州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2个区7个镇57个村入选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广州也再接再厉,更进一步。
广州以典型村点上带动。制定典型村建设指导意见,部署开展“标杆示范、达标提速、消薄补强”三大行动,建立乡村建设项目动态遴选机制,全力推速典型村建设。此外,以示范带串珠成链。深化“新乡村示范带+”工程,初步建成14条精品示范带,基本实现“一带一韵一特色”,2条示范带获评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
为抓紧抓实“三农”工作,广州聚焦“共享收益”深化改革,推动强村富民上新台阶。
为此,广州正打好“改革牌”,盘活乡村“人、地、财”,带动土地等闲置资源、沉睡资产活起来、动起来。比如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创新开发利用闲置宅基地、农房。2023年,广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6%,增速珠三角第一,连续16年高于城镇居民。
同时,广州也激励引导更多资本、人才“进村入乡”。不久前,广州市农技特派员服务“百千万工程”技能提升培训班举办。接下来,首批57名农技特派员将迅速下沉一线,“一对一”精准对接57条典型村,为典型村发展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和生产经营指导。
此外,广州还制订市内结对互促纵向帮扶工作方案,推动8个区、51个市有关部门、44家企业、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整合资源,帮扶北部31个镇(街)。深化“千企兴千村”行动,累计1968家企业与有帮扶需求的村结对全覆盖。
随着来自各方的爱乡村、懂治理、善经营的新力量主动投身,众人拾柴、热火朝天的良好氛围日渐浓厚。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