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从铁牛到“智牛” 从下田到下令
暮春四月,雨生百谷,农事渐忙。浠水县汪岗镇禾溢园家庭农场的黄金安却有点“闲”:只需动动手指,各种现代化智能农机立刻开始自动作业。
这里是湖北省首批智慧农场之一。随着技术改进和装备完善,“农忙不见人”的现代化农业图景正变为现实。
4月22日上午,伴随着机械轰鸣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现场看到,2台东风井关无人化拖拉机首先出场,自主规划路径、自主掉头拐弯、自主旋耕作业……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黄金安介绍,该机器可实现24小时无人化耕整地自动作业,比传统机耕作业更加平整均匀。
随后,一台配备北斗智能检测终端的激光平地机也下田开始“工作”。“滴滴……滴滴……”只见它在农田中来回穿梭,不断借助激光精准调整平地器上下角度。削去高地、填平洼地,原本凹凸不平的地面逐渐平整起来。据介绍,机器可在距离设备500米内的范围内自动调整作业高度,将地块高低落差控制在五厘米内,充分满足“寸水不过田”的水田种植需求。
地面平整好后,在田边等候多时的2台智能高速插秧机迅速“上路”。借助安装北斗导航的无人化自动驾驶系统,智能高速插秧机可以进行智能路径规划,实现行驶速度自动控制、自动转向、掉头等功能。只需要一名工作人员,将育好的秧苗一盘盘放入插秧机操作平台,随着机器缓缓前行,秧苗就自动一行行整齐地插入稻田里。几个来回,一片稻田就能插满秧苗。
刚刚下田的秧苗娇嫩无比。为了促使它们茁壮成长,2架载着肥料的无人机随即“上天”播撒作业。黄金安说:“无人机可以撒种、撒药、撒肥,一次载重150斤,充电续航15分钟,就能作业20亩以上,又快又好。”
田里不见人,农田如何管?在农场三公里外的会议室,记者现场看到,一台智慧农业平台展示大屏上,清楚显示着各项智能农机装备作业场景和农情照片。这些数据来自农田巡航机。黄金安操纵遥控器,农田巡航机立刻凌空飞行,几分钟后就飞抵农田采集回传高清田间照片。农田巡航机搭载有农田多光谱相机,可进行50分钟的滞空信息采集作业。通过系统AI分析,展示出田间苗、肥、墒和病虫草害等各种情况分布图,农场管理人员可据此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
当前,这样的智慧农场,全省可不少。据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介绍,近年来,我省在武汉、荆州、襄阳、黄冈等地,精心选取一批有潜力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探索建设集成一批全程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智慧农场项目。该项目通过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来代替繁重的劳动机械操作以及技术要求过高的机械设备操作,既实现了现代农业生产轻简化,又提高了田间生产效率。
首批“吃螃蟹者”已尝到甜头。黄金安算了一笔账:过去种植500亩双季稻就要投入人力、设备33万元左右;现在通过无人智慧农场,费用可降到14万元左右。目前,该合作社有各类无人智慧农机60多台套,智慧农场的硬件系统已完善。下一步还将打造农事生产全程智能监管系统,将农田分块“署名”,便于监测每个田块和每棵秧苗的酸碱度、降雨量、温度、风速等条件。农机手只需在移动生产管理系统APP上查看数据后,并对无人机设备发出指令,就可以进行智能化作业,合理利用资源。
下一步,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将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积极破解各地智慧农场建设中的实际难题,如无人机近田充电续航、水田履带式农机无人化改装等问题,持续推进智慧农业完善和推广。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