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提质增效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江苏整合农业领域科技创新资源,提高农业的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全要素生产率,形成了新质生产力,让传统种养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同时,借助新质生产力,江苏突破了自然条件限制,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培育壮大农业领域新兴产业,布局建设农业领域未来产业。如今,江苏广袤沃野上正焕发新的生机,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新农艺见效……
“智慧农机”替代了“镐锄镰犁”
4月的江苏大地,从南到北被绿色包裹着。田野里,小麦长出了淡绿的麦穗;果园里,枝干粗壮的果树上结满了嫩绿色的小果子;一台台无人驾驶机械穿梭于田间地头和果园,通过精准定位、智能路径规划、自主作业、远程一键接管等功能,为农作物提供“照料”服务;仓库里,无人驾驶的拖拉机、遥控飞行的植保机以及人工智能的插秧机等涉及种植全过程的新农机整齐排列着……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浪潮中,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而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目前,江苏各粮食主产县均实现全程机械化,常州、徐州率先创建了国家级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全省拥有农业机械500余万台套,农机总动力5360万千瓦,粮食生产机械充足,装备数量逐年增长。得益于科技创新,近年来,江苏助农兴农又有了新利器,给农机装上了智能“眼睛”和“大脑”,农业种植生产实现了从“镐锄镰犁”到“智慧农机”的巨变,各地种植生产实现了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精准施肥以及精确收获。
“与传统机械相比,智能高效农机可将农民从烦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不仅省时省力,还可节省成本、减少损失。”提起智能农机的优势,仪征市新集镇花园村种植户金泉介绍,通过无人技术,种植户可从一人操控一台机械发展成为一人操控多台机械。以收割环节为例,通过导航系统和AI智能算法,收割环节误差率仅为0.5%。无人驾驶收割机匀速作业,每天可收割稻子70亩,比传统作业质量标准更高、收获损耗更小,仅一个收获季节,每台机器就可节省人工费约5000元。
“作为农机强省,为持续助力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江苏正在加快谋划发展农机新质生产力。”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沈毅介绍,江苏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推动农机智能化、数字化,同时探索发展农机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农机化可持续发展。计划到2025年,江苏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畜牧业、林果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70%,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新品种为农作物增产绘“丰”景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翠绿的麦叶上,成片的麦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趁着天气晴好,东台市安丰镇下灶村的种植户们三五成群地坐在树荫下,聊着新品种,预测着今年的收成。不时有农户说起“今年种的‘扬麦33’是新品种,据说不仅产量高,质量也好”“‘扬麦33’抗小麦赤霉病很有效,我对今年的收成非常有信心。”……
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癌症”,不仅会造成粮食严重减产,而且产生的毒素还会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因此,也是种业重大“卡脖子”难题。针对这一发展瓶颈,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研究室主任高德荣科研团队,通过十多年不懈努力,解决了抗赤霉病与高产相结合的世界性难题,并在大中农场测产验收成功。高德荣介绍说:“我们通过分子育种技术,重点是利用扬麦的丰产性和抗病性,把存在于其他品种的抗病基因导入扬麦,培育成高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的高产品种‘扬麦33’。”
其实,在江苏农作物“高产优产”名单中,类似“扬麦33”这样的新品种不计其数。记者了解到,自江苏启动实施种业振兴“揭榜挂帅”以来,在重大品种选育、育种技术、核心种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除育成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了一批抗赤霉病新品种外,还创制并示范推广了一批稻瘟病抗性强、丰产性好、食味品质佳的水稻品种,初步解决了长江下游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弱的问题,筛选出性状优异、具有特色优势的种质资源1146份,创制多基因聚合、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优异育种材料976份,甘蓝等蔬菜品种选育实现关键性突破,新育成的圆球甘蓝品系有望打破进口品种的垄断……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农作物品种是否良好,种子是关键。目前,江苏小麦、水稻等主要粮油作物种子几乎不存在“卡脖子”问题,选育的18个水稻品种被列入农业农村部“超级稻”品种名录,占全国八分之一,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实现了省内不同生态区的全覆盖,推广面积全国第四。然而,对标国际生物育种的发展,江苏仍然面临种质资源挖掘不足、育种技术相对落后、突破性品种匮乏、科研组织“小而散”、竞争力不足等挑战。为此,江苏打造了一流的种业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南京国家农高区,以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都在为江苏种业研发高地提供科技支撑。
数农融合让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数字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趋势,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之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步入数字时代,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农业也成为江苏重要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在昆山陆家未来农业示范园“A+温室工场”内,番茄工厂、黄瓜工厂等功能区域采用光环境控制、自动环控、绿色植保、自动水肥一体化灌溉、自动采收、高效采后处理、物联网控制等诸多技术,处处生机盎然。在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智能控制室里,一块LED大屏幕正实时显示着室外和9个温室单元环境因子的监控参数及温室内作物生长的监控画面,包括温度、空气湿度、土壤的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自动记录历史数据并生成走势图,一个个智慧农业实践的生动场景展示着江苏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实力。
同样画面不仅出现在农业产业园内,也出现在田间地头。走进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的果蔬大棚,果香扑鼻而来。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果子,点缀在绿叶间。大棚内自动化喷灌施肥设备正按照智能系统预设程序,将水分和肥料均匀撒下。种植户王翔操作手机就能对棚内温度、湿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提起新技术,王翔连连称赞:“如今,我们对施肥、喷灌、温湿度的控制更加精准,蔬菜瓜果个头大、长得正,今年果园订单比前几年多了三分之一。”
近年来,江苏多措并举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数字技术改变了“靠天吃饭”,农业生产更加精细化。目前,江苏农业生产信息化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6个百分点。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昊介绍,今年将聚焦主导产业强化增智赋能、紧密结合粮食作物单产提升行动等任务,分类推进产业“智改数转网联”,让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