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费县党建引领小网格 撬动乡村大治理
山东费县坚持党建引领、系统推进、智能支撑,探索实施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提升行动,着力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基层治理增活力、提效能。
从治理需求出发
完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模式
费县现有381个行政村,农村人口41万余人,虽然实行了综治网格员制度,但农村基层治理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管理服务不够细。随着村庄规模调整,目前平均每村人口1078人,村内人员多、居住分散,原综治网格“网眼过大”,每村配备1—2名综治网格员,负责300—500户,能力参差不齐,“小马拉大车”问题严重,“最后一公里”管理服务不畅通。
治理合力不够强。有关职能部门纵向落实任务多、横向联动推进少,原综治网格员主要负责基层矛盾信息排查化解工作,不接受村级党组织领导,导致“两张皮”问题。村干部队伍内部,部分村党支部书记“一夫当关”,但委员履职不积极、不到位,影响班子整体战斗力。
群众对乡村治理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社会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农村的封闭性、稳定性被打破,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对公共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维权意识和意见诉求的表达欲也越来越强。为破解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难题,费县探索实施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以系统集成思维攻坚
破解网格大、融合低难题
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全覆盖组织体系。顶格推动建体系,形成县委书记牵头抓总、组织部长靠上主抓、乡镇街道党委具体负责、村级层面抓好落实的工作体系。336名乡镇科级干部包村联网、一线推动。划分网格搭平台,构建起“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组织体系。培优队伍蓄力量,突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由村党支部书记全面负责村内网格工作,整合村两委成员、原综治网格员、报账员、计生专职主任等3972人担任网格长,引导375名后备人才、入党积极分子等参与治理,每个网格下按照胡同设立胡同长(街巷长),每季度不少于1天业务培训,随时开展阶段性工作专题培训。
打破工作壁垒,健全融合式工作机制。服务管理“多网融合”。推进全科网格建设,将网格基础工作和农村基层党建、安全生产、违建治理、生态环保、矛盾化解、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工作及党委、政府确定的战时应急任务相结合,以网格为治理单元,推动多网合一、一网通办。工作平台“智能融合”。健全完善网格智能工作平台,与相关参与部门数据信息对接,将人、地、事、物、组织等家底摸清入库,通过智能化处理实现数据信息动态更新、部门共享、网格共用。事项交办“通道融合”。搭建网格和相关部门信息化通道,推行网格事项发现、受理、分流、处置、反馈“五步工作法”,形成多方联动、紧密衔接的闭环流程。
严格服务管理,提升网格化治理成效。服务精细化。网格长每月对所有住户走访1次,每半月对社区矫正对象、孤儿、重点信访人员等走访1次,每天走村入户巡查1次。建立突发事件必到、矛盾纠纷必到、喜事丧事必到、紧急求助必到,困难家庭必访、独居老人家庭必访、特殊家庭必访、重点人员必访、流动人口必访、全体群众必访的“四必到六必访”工作制度,形成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办好格中事”的良好局面。考核规范化。实行县、乡、村三级联考联评机制,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对各乡镇网格化工作实行季度考核,考核成绩作为拨付工作经费和奖补资金的重要依据。
用实际成效说话
开创一网通办、治理有效新局面
坚持党建引领,为农村网格化治理铸魂。实践充分证明,党建引领作用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农村网格化治理的成效。费县聚焦党委、党支部、党员三个层次,将网格化治理情况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目前来看,信访量大幅度下降。“实行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后,有效解决了原来村‘两委’干部和综治网格员队伍‘两张皮’的问题,进一步凝聚了乡村治理的合力。”大田庄乡党委书记王成功说。
坚持为民中心,为农村网格化治理固本。东蒙镇利用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模式,通过网格微单元的互动管理,让群众从被动到主动,从上级要求到个人自觉,充分参与到村级事务中来,发挥乡村治理的“主角”作用。东蒙镇党委书记庄秋雨说:“我们现在推行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严密了组织体系,与干部考核、善治积分相结合,有效调动了干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初步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效果。今年以来,无一例新增违建发生。”
坚持系统推进,为农村网格治理强体。费县上冶镇建立“数字上冶”网格平台,通过协调各部门整合数据及服务,实现了数据联动、协同共享、一网通办。“村级班子好、产业基础好、经济实力强的村,治理水平自然就高。因此,不能单一的就治理抓治理,必须统筹推进组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工作。实践证明,通过党建引领,实行一网通办,这是条好路子。”费县县委副书记、上冶镇党委书记张雷说道。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