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特色农业产业 增强区县城“虹吸能力”
重庆市近期出台的《重庆市推进以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区县城,推动开州、梁平、丰都、垫江、忠县、潼南、荣昌加快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集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吸纳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就地落户,为有效服务“三农”、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打造农产品主产区区县城,重庆有何优势和基础、如何布局?围绕这一目标和相关任务,如何细化落实、分步完成?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和相关区县。
立足自然禀赋
整合特色资源
“七山二水一分田”是重庆发展农业的先天条件。山多、地少、立体气候明显——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为重庆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多种品质优良、名声远扬的农特产品,提供了重要基础。
“《方案》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在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看来,建设农产品主产区区县城所涉及的7个区县,均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基础,且各有各的优势产业,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单元。
譬如,以忠县为代表的长江三峡库区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是全国柑橘的主产区和加工优势产区。目前,重庆柑橘种植面积达372万亩,产量约358万吨,总产值超300亿元,先后培育了忠县忠橙、云阳红橙、奉节脐橙、巫山恋橙等一批优势柑橘品牌。
又如,以丰都为代表的丘陵山地,拥有发展草食畜牧产业的良好基础。围绕打造“中国肉牛之都”,近年来,丰都县依托全县34家龙头企业、31家专业合作社、800余个家庭牧场,建成集“牧草种植、肉牛养殖、鲜肉销售、屠宰加工、粪污利用”等于一体的百亿级肉牛全产业链,使现代畜禽产业成为提振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目前,重庆已围绕柠檬、荣昌猪、柑橘、蔬菜、榨菜等产业,创建了7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市累计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7个、认定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132个,推动特色农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方案中特别提到了保障粮食安全,这意味着依托农产品主产区的建设,我们将进一步推动粮食扩种增产,守牢粮食耕地红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此次纳入农产品主产区规划的梁平、垫江都是重庆的粮食主产区,两地通过机械化推广、品种改良等,极大提高了粮食种植效率,在“巴掌田”“鸡窝地”中种出了更多的粮食。
梁平重点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实现粮食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去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00.36万亩,年产量35.49万吨,在重庆各区县中名列前茅;垫江集中连片规划、打造水稻制种基地,依托市农科院的科研力量,培育了“甬优4949”等水稻新品种,让水稻的抗病性、耐高温性进一步增强,全县水稻制种规模全市领先,已建成水稻制种基地4万亩,年产水稻种子300万公斤,并远销东南亚、非洲和全国30个省市。
“接下来,我们要将这些特色资源整合起来,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同构,帮助相关区县因地制宜做强1—2个主导产业和1—2个特色产业。”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合理布局
创建50个国家农业现代化园区
在以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进程中,重庆具体如何布局农业产业?
“必须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将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发展任务,集中政策、资金、土地、基础设施等各类资源,优先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重庆将加快构建“一轴三带四区”空间格局,以建设成渝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为主轴,统筹优化布局优质粮油、健康养殖、绿色果蔬等产业集群,推进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带、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安岳潼南大足优质柠檬产业区、渝南绵广蚕桑产业带,以及全球泡(榨)菜出口和川菜产业、茶产业、竹产业基地、长江上游渔业产业带建设。
“关键要加快园区建设。”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围绕“双昌”合作示范园这一功能平台,他们在川渝共养“一头猪”的基础上,又探索推进了川渝共耕“一块田”,立足两地资源特色,构建起“田里稻渔、土里粮果、山上油茶”的立体种养循环特色农业产业带,打造川渝农业产业合作示范样板。
自动投料、恒温猪舍、零污排放…… 在荣昌区“双昌”合作示范园区,由重庆荣昌、四川隆昌两地示范共建的智慧种猪场已于今年6月正式建成,一排排“科技感”十足的智慧猪舍成为示范园区的新亮点。
荣昌隆昌同为优质猪种发源地和主产区,为了将两地资源整合,“双昌”合作示范园从两地挑选了4家公司共同组建业主单位,建设了智慧种猪场。“联合共建打破了川渝行政区划的界限和壁垒,力求达到‘1+1>2’的效应。”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未来,依托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的科研力量,他们将在种源保护、种质创新等方面展开合作,联手饲养荣昌白猪、内江黑猪,预计到2025年底,园区生猪出栏量将达20万头。
作为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的核心地区,潼南区则以涪江流域、渝遂绵高速为轴线,大力发展萝卜、甘蓝、鲜食玉米、辣椒、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构建起“一核三区两园”的现代蔬菜产业发展格局。预计到2025年,将建成100个蔬菜标准园、10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市级蔬菜集约化育苗示范中心、“潼南绿”冷链物流及城市配送中心等,擦亮“西部绿色菜都”金字招牌。
市级层面,也将产业园区等平台功能提升作为“以产兴城、以城聚产”的重要抓手。据了解,今年重庆将推进实施共建西南地区“国家粮仓”、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等重大项目,提质建设大足·安岳、梁平·开江、荣昌·隆昌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园区,储备一批合作示范园区,力争到2025年,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园区(示范区)5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25个。
三产融合
增强区县城“虹吸能力”
《方案》提出,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培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培育一批链主龙头企业,发展农资供应、技术集成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
“换言之,就是要推动农业生产供应、精深加工、品牌价值的融合互补,以全产业链发展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激发区域经济新活力。”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解释。
在他看来,打造农产品主产区区县城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一环。因为农产品主产区区县城以农产品特色产业和特色市场作为区域发展的基础,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受到相对严格的限制,县域容纳就业能力有限,难以承载较大规模的人口。而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可形成“种植养殖在乡村、加工配送在县城”的有效模式,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从而吸纳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就地落户、就业。
事实上,早在今年初重庆提出的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就被列为了三个5000亿产业集群之一。
围绕此,市政府作出了一系列规划,近期出台的《关于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以粮油、肉蛋奶、果蔬、休闲食品、预制菜、火锅食材、中药材等产业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链主”企业,高水平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并发布了《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转型升级。
在品牌打造方面,重庆将继续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重点打造“巴味渝珍”“三峡柑橘”“重庆火锅”“重庆小面”系列公用品牌,让更多区县城农特产品叫响全国。譬如,在“巴味渝珍”品牌体系之下,各区县形成了水果、茶叶、蔬菜、大米、禽蛋、休闲食品、调味品、中药材及水产类、肉类等十大品牌系列,奉节脐橙、涪陵榨菜、荣昌猪品牌价值分别达182亿元、147亿元、37亿元。
载体明确、体系加快构建,重庆区县城的“虹吸能力”正逐步增强。
“我们正计划推进二期、三期建设。”近日,在位于垫江高新区的遇见小黄鸭中央厨房西部基地,负责人李戈指着眼前的一块空地,信心满满地说。遇见小黄鸭是一家以生产休闲卤味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今年5月,公司中央厨房西部基地一期项目在垫江高新区投产,建立起从田间养殖、基地加工到门店直达的“采、供、产、销”一体化闭环。
近年来,垫江县紧扣农产品主产功能区定位,精准引进火锅底料、肉制品、调味品等产业项目,加快打造集原料供应、食材加工、产品研发、冷链物流等为一体的预制菜加工产业园,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口和农村人口向城区汇聚。
开州区依托自然立体气候,建立起全市最大单体山地生态有机茶园,吸引了数十家国内知名茶叶企业前来投资,并成功注册了“巴渠云雾”和“巴渠春”两个茶叶品牌。这几年,得益于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开州春茶逐渐从散装批发到跻身高端市场,建立起以茶叶生产制作、休闲体验采摘、民宿旅游体验等多业态融合的全产业链集群,县城“虹吸能力”逐步增强。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