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四重效应抓粮食 安徽马鞍山市唱响春耕“重头戏”
“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为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努力实现全市132万亩夏季粮油增产增收,安徽省马鞍山市叠加四重效应,唱好春耕“重头戏”。
政策引导叠加“农田四变”改革效应
确保午季粮油种植规模扩大
加强政策宣传助力春耕。认真宣传落实国家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稻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印发种植业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2023年全市再生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引导县区再生稻种植面积扩大到5万亩,并分解落实到县区,指导农户开展再生稻大棚集中育秧,着力营造多种粮社会氛围。
推进改革集成助力春耕。统筹推进“农田四变”与农业生产“大托管”、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结合,打造“农田四变2.0版”,实现改造后产能提高5%以上,引导农户粮食种植意向增强。
2023年,马鞍山市“冬闲田”扩种取得显著成效:小麦播种面积达到86万亩,比上年增加11.7万亩,增长15.5%;油菜籽播种面积46万亩,比上年增加7.7万亩,增长20.9%。小麦、油菜籽扩种近20万亩。
田间管理叠加“五员一库”指导效应
确保在田作物苗情长势趋好
加强田管助力春耕。紧盯小麦、油菜籽生产关键期,组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大户、示范户,迅速掀起以促弱转壮、清沟沥水、田间除草、追施油菜薹肥、防治病虫害为重点的春季田管热潮。目前,追施油菜薹肥42.5万亩次,小麦油菜除草92.5万亩次、蚜虫防治65.8万亩次,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全市油菜一、二、三类苗比例分别为30:51:19,小麦一、二、三类苗比例分别为39:50:11,其中小麦一类、二类苗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
科学指导助力春耕。着力发挥市农业农村系统党员干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宣传员、辅导员、培训员、技术员和信息员作用,启用农业人才智库,组织全市农技人员开展春季大培训活动,共举办各类线下培训班10余次,培训人员达6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
市场保供叠加“行政监管”执法效应
确保农资储备货真量足价稳
提前谋划助力春耕。由于种植意向增强,种植规模扩大。2023年,全市稻谷种子需求量比上年增长2.5%,玉米种子需求比上年增长17.9%;地膜需求比上年增长6.8%。全市供销系统积极谋划,发挥“淡储旺供”功能,组织系统农资企业和经营服务网点提前做好储备资金筹措,加大化肥、农药、农膜等主要农资采购调运力度,做好春耕农资货源储备和市场供应准备工作。目前,全市肥料、农药、种子库存约1.5万吨(种子约800吨、化肥约1.4万吨、农药约70吨),满足当前农业春耕生产需要。
加强监管助力春耕。严把源头进货关口,设立农资价格监测网点,对农资价格动态监测,适时监控价格波动。严禁销售高毒禁用农药,加大对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种子、农药、化肥等重点品种的检查,扎实开展春耕农资巡查检查和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机械强农叠加“部门通力”协作效应
确保粮食丰收开好局起好步
机械换人助力春耕。检修保养452台植保无人机,检验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272台、培训各类农机手270人次。组织11家育秧中心利用育秧流水线开展再生稻育秧,预计育秧面积6000亩,可完成5万亩再生稻栽插任务。
部门联动助力春耕。今年以来,马鞍山市降雨量较常年同期仍偏少。农业农村、水利、气象部门联合建立信息通报等工作机制,及时会商研判最新气候发展动态。开展农田管护,检查泵站,疏浚沟渠、过路涵。加强雨情、墒情、旱情监测分析,合理调控河道水位,按照“留内水、提外水”的原则,采取蓄、引、拦、提等多种形式,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和农业春耕灌溉用水需求。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