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村基础设施升级 助力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以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正如年初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会所部署,今年以来,湖南省将农村基础设施作为五大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等突出短板,精准施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蓄新动能。
水畅饮
——千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完成专项整治
山林深处拉起的一道防护隔离网,给朱春柳带来了巨大安全感。
朱春柳是浏阳市荷花街道牛石岭村村民,这个偏僻的山村生活着2360多人,日常喝水全部来自单村饮水工程山溪水饮用水水源地。然而,部分村民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散养牛羊粪污乱排,给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造成了破坏。
用水安全是人民健康的重要保证。今年,我省将“完成1000个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列入全省十大重点民生实事,高位推动水源地整治工作。牛石岭村山溪水水源地是重点整治对象之一。
“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全部明确了整治责任主体。”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市两级均成立整治专家组,为整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验收把关和审核备案。各市州紧盯时间节点,集中力量攻坚,全力保护农村居民“水缸子”安全。
截至目前,全省1000个千人以上农村水源地全面实施整治,完成率达100%。
灌溉足
——农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升级”
大旱之年,郴州市安仁县牌楼乡月池村种粮大户张扬波的200亩晚稻仍实现大丰收。11月30日,他给当地永定渠管理所送去一面锦旗。
“要不是永定渠管理所保障稻田灌溉,我真的会遇到大麻烦!”张扬波说,自7月份起,安仁县连续150天无有效降雨,晚稻从分蘖到抽穗、灌浆,全程面临干旱,当地水利部门精准引水灌溉,保障他挺过大旱获得丰收。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省水利厅表示,今年以来,我省持续提升农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新增蓄水能力4733万立方米,完成计划的105%;灌区统筹采取蓄水节水、补水调水、管水护水等措施,并实施“一灌区一策”精准抗旱机制,确保全省4000余万亩中、晚稻灌溉。
水网骨干工程“功效升级”。在洞庭湖水体面积因干旱缩减至原来六分之一的前提下,洞庭湖北部地区分片补水工程为岳阳君山、华容和常德安乡、益阳大通湖等地送去补水超9.14亿立方米,保障了226万亩农田、162万人用水需求。
农村小水源和大中型灌区改造“打通中梗阻”,打造出一批灌区骨干与高标准农田“无缝衔接”示范工程,直接恢复灌溉面积27.8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2.77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0548万立方米。
路畅通
——农村“三路”建设全面超额完成
12月6日,湘乡市泉塘镇双托村大益鱼苗养殖专业合作社内,渔场负责人谭学志和工人们卖力拉网捕鱼。活蹦乱跳的翘嘴鱼苗被捕捞上来,十几分钟后,它们将搭上水产运输车送往娄底、常德、邵阳等地。
“以前运送鱼苗都是小车子,送货麻烦得很,现在大车一次能拖几千斤。”谭学志说,运输越来越方便,他准备扩大规模,养殖更多不同品种的鱼苗。
永州市蓝山县,上洞村至南风坳公路将一个个瑶族乡村、旅游景点“串珠成链”,织就着瑶乡产业发展新图景;全长15.2公里的宁乡市横黄公路,让该市西部乡镇“半小时上高速”的梦想成为现实,公路途经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炭河古城景区,撬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三湘大地广袤的农村地区,一大批乡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涌现,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让乡村振兴动能更足。
今年,我省重点民生实事农村公路“三路”建设目标任务为完成农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提质改造5000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6000公里。截至11月底,全省累计完成农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提质改造6728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7881公里,分别为目标任务的134.57%、131.35%。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