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着力打造京津冀绿色农产品基地
在衡水市饶阳县南北岩村的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大棚内散发着蔬菜的清香,圆润的西红柿、紫中带亮的茄子,绽放着勃勃生机。
不远处的瓜菜交易市场,经过蔬菜质量检测中心工作人员严格检验后,一辆辆装满西红柿的大货车准备驶离,开往京津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南北岩村的西红柿已经到了集中采摘期,这个时候每天过来拉货的车络绎不绝。”饶阳县大尹村镇特聘农技员宋长江介绍,近几年通过规模扩张、科技赋能、品质提升,设施蔬菜产业实现了升级,现已成为京津冀重要的“菜篮子”和“后厨房”。
衡水市强化农产品检验检测,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南北岩村拥有高标准温室大棚3700多个,面积1万多亩,种植的西红柿、黄瓜、甜瓜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如今在衡水,像南北岩村这样面向都市农产品市场的果蔬专业村达到上千个。
衡水立足资源禀赋,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水平。目前,衡水市设施蔬菜面积达46万亩,建成优质梨、深州蜜桃、设施葡萄和设施桃四大果品基地,共计45万亩。
优品种、建标准、强配套,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样是绿色农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基础。衡水市谋划了32个特色果蔬单品种植生产基地,大力实施“果蔬进京”行动,与北京新发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集果蔬种植、分拣加工、冷藏保鲜在内的育、种、储、加、运、销、游一体化的产业基地。目前,新发地(安平)物流园、武强县新发地蔬菜运输专线、桃城区农产品交易市场等5条新型“北京-衡水”绿色农产品物流专线已建成,桃城区邓庄镇高端农产品交易市场也正在进行选址。
日前,冀州区西王镇东罗口村的温室大棚里绿意盎然、暖意融融,在绿叶掩映下,一排排长茄挂满枝头,个个形态饱满。“这些黑长茄是我们跟北京新发地的‘茄子大王’李军合作种的,今天装满车,明天就能端上北京市民的餐桌,销路根本不用愁!”负责基地管理的村民韩日寿说。
借助“果蔬进京”的东风,东罗口村与北京新发地“生菜大王”“茄子大王”“西葫芦大王”等多名蔬菜经销商合作成立了京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占地5000多亩的北京新发地果蔬驿站示范园区。
冀州区组团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目前已发展西红柿、西葫芦、西瓜、毛豆、花生、豆角、红薯、茄子、葡萄等10多个品种,达到了5万亩的种植规模。同时,在产地统一采用先进种植技术,聘请技术人员全程指导。
为加强供应链管理,衡水市将种植基地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种植位置、面积、品种、上市时间、相关负责人等信息,自动化录入,实时动态可查询,产品信息可追溯。在集中连片的种植基地附近配备了农产品分拣中心,将引入先进的生产线,对农产品进行分级分选,统一包装。为了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合作项目关口前移,直接在分拣中心完成食品安全检测,并与京津冀各市场实行互认机制,产品运到市场可以免检,直接销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衡水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上,该市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经济强市、美丽衡水,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中独具魅力的版块,基本实现全国特色产业名城、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生态宜居美丽湖城和京南现代物流基地、京津冀绿色农产品基地的功能定位。
衡水市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水平。
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瞄准未来发展目标,衡水市将以农业园区、万元田、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抓手,集中连片规划布局一批示范园区、产业基地、集散中心,做大做强奶业、蔬菜、肉类、中草药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毗邻京津的地理优势,建成京津冀绿色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在京津市场上叫得响的果蔬品牌。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