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耕种收综合机械率达93%
日前,记者在东辽县汇民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一望无际的苞米地里看到一台台大型玉米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随之一车车黄澄澄的苞米被从地里拉出来。合作社理事长边振华对记者说:“机械化就是好,省工、省力,损失少、速度快,再有几天我这近万亩的土地就会全部颗粒归仓。”市农机管理总站站长蔡柯勇告诉记者:“辽源市虽然地处半山区,可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率仍达到9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一个百分点。机械化促进了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可以说,机械化是‘三农’工作的‘牛鼻子’。”
据悉,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有291家,新型经营主体有52家,拖拉机保有量50357台,配套机具102160套。其中,免耕播种机501台、水稻插秧机1461台、精少量播种机21444台、收获机4072台,农机总动力达到了151万千瓦。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40多万亩,机耕面积达到326.69万亩,机械播种面积达到329.26万亩,机收面积293.9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到了93%。
近几年来,辽源市各级农业和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的指示精神,从“三农”工作的战略高度认识农业机械化的重大意义,认真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典型引导、农机购买、技术推广、维修维护、补贴申领等具体服务。近五年,全市农机补贴达到2亿多元,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使农业机械化成为了“三农”工作的“牛鼻子”。
机械化促进了黑土地保护。实现机械化以后,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机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利用机械化优势,大力推广免耕播种技术、机械深松技术和“梨树黑土地保护模式”,先后实施了“玉米坡耕地垄侧播种防止水土流失技术模式”“玉米秸秆+畜禽粪便堆沤有机肥还田技术”“玉米秸秆碎混旋耕还田技术模式”“玉米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模式”“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技术模式”。通过机械化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效解决了黑土地变“瘦”变“薄”变“硬”等问题。现在,与实现机械化前相比,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示范区耕地有机质含量得到了提高,黑土地耕层厚度大大增加,耕地质量提高0.5个等级以上。
机械化促进了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劳动力的解放又促进了农民增收。长期以来,农民只会算投入产出账,却不把人工账当回事。这样,土地对农民来说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把农民牢牢地栓在土地上不能得到解放。农机合作社大量流转农户的土地,农民不仅在转让土地上得到稳定收入,还让农民腾出身子打工增加收入。近几年来,全市通过机械化,广大农户向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达到了近50万亩,代耕代种土地100万亩。东辽县汇民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有各种农业机械65台套,流转周边600多名农户的土地9600多亩,代耕代种3500多亩,使近千名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仅合作社就安排就业100多人,每人每年仅工资收入就在5万元左右,一位65岁的老人在合作社打几个月的零工收入就能达到13000多元。东丰县博瑞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全程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有大中型农机设备56台套,辐射带动了周边925名小农户,流转土地9100亩,代耕代种7600亩,使上千名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全市类似这样具有一定规模,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50多户。
机械强农 机械富农
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是关键抓手。实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不仅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高质高效,还可以加快农民富裕富足步伐。从上文中我们可喜地看到,辽源市已步入农业生产“机器换人”时代,呈现出机械强了农业、机械富了农民的美好图景。
机械强农、机械富农,要不断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新机具、新技术,结合地域、特色产业、生产需求等实际,加强耕地整备建设和宜机化改造,补齐配齐农机装备应用短板,达到节本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要不断创新农机作业品种和生产模式,在提高农业标准化作业水平、推进粮食作物的区域化种植、规范化经营的过程中,通过农业生产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将散地整合连片,采取统一整地、统一耕作、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等机械化作业,改变传统耕作模式,使粮食生产品种多元化、科学规范化、高质高效化。要不断推动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大力培育“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新业态,推进农机服务向重点农产品全产业链纵向发展、横向延伸,强化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服务力度,积极发挥机械化作业、组织化生产的优势,打造农机作业管理服务智能化、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强力支撑,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守住耕地红线、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更与机械化生产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