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秀山抓好乡村治理 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秀山县涌洞镇坚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统揽全局,做细做实乡村治理各项工作要求,通过发挥共建共治共享能力、倡导培育乡风文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等举措,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良好条件。
抓好乡村治理 让共建共治共享能力充分发挥
“把这块水泥板子扣上去,产业基地蓄水池就建好了,旱情风险就止住了,我们一起使劲。来,加油!加油!加油!”
近日,涌洞镇凉河村开展了“保产业发展、保饮水用水”行动,当地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及群众,围绕防灾抗旱工作要求,共同开展了重点人群饮水保障动态监测、水源探寻、水源调配、用水设施修建等工作,一连串的务实“动作”,有效降低了旱情风险。
“抗旱防灾,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我作为一名党员,就应当主动履行党员职责,第一时间冲锋在抗旱阵地前沿。”涌洞镇凉河村第一书记高涵说,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探寻出饮水用水水源1处,完成建设产业基地蓄水池3座,完成村上2000余亩白茶产业正常灌溉。
“村上干部去抗旱,在高温烈日下忙碌,我没有理由闲下来去等、靠、要。”涌洞镇凉河村村民张启树,是名低保户,今年50岁,患有长期慢性病,靠当地产业带动与政策扶持精准脱贫。最近几天,他经常看到村上干部挥汗如雨、积极抗旱,他深受触动,便自告奋勇、坚持参加。
“乡村治理要有效,就是要把共建共治作前提,把夯实乡村发展基础作为固本之策,把发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才能进一步让群众共享治理发展成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高涵表示。
据介绍,凉河村先后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完善了产业发展机制,实现了全村首次分红,并通过整修村委会文化活动室、新增文化科技读物、推进“禁止大操大办”监管、宣传孝老爱亲美德等工作,让自治、德治、法治进一步融合,发挥出共建共治共享能力。
抓好乡村治理 让乡风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通过实施农村公墓规划实施工程,能有效利用耕地资源、破除丧葬陋习、弘扬乡风文明、助推乡村发展。”近日,涌洞镇河坝村党支部书记姚友能出入于当地村民家中,收集公墓实施意见建议。
他说,村上于今年4月启动农村公墓规划实施工程,推进过程中,村上采用村集体资金作实施抓手,目前本村村民已初步达成共识,工程规划选址已全面完成。
涌洞镇河坝村与秀山县川河盖4A级景区紧密相连。近年来,该村采取“乡村振兴+”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千丘梯田”贡米种植、乡风文明培育行动等工作,让乡村治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基础设施方面,2021年至今,该村修建产业公路6000余米,硬化4000余米,实现梯田机械化耕作,硬化灌溉堰渠2000余米,铺设大理石人行生产便道2500米。产业发展方面,该村组建了河坝村创客营销服务中心、秀山县河坝村龙塘河生态专业合作社,完成种贡米种植1000余亩,实现群众增收。
此外,该村还结合传统节日、民间特色节庆、农民丰收等内容,因地制宜举办首届丰收节暨稻花鱼节、“秀山‘女’秀才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等大型文体活动,既让城乡发展优质资源得到共享,也让农村优先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弘扬。
“以前,我们产业发展较为滞后、群众增收渠道较为单一、村容村貌差强人意,如今,我们有足够的信心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姚友能说。
抓好乡村治理 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这几天,去兑换物品的群众比较多,很多都是满分,同时我又收集到几个比较典型的抗旱故事。”近日,涌洞镇古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张华忠,出入于村委会、蔬菜大棚、石蛙养殖场等地,帮助群众兑换物品、查看产业发展情况、收集抗旱防灾人物故事。
去年以来,涌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推行“一约、一册、一市、一榜”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工作,打造古田村文明实践积分示范点,采用“政府撬动、爱心捐赠、积分补贴、村民收益”方式,培育4个志愿服务品牌,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激励机制,实现“小积分”撬动“大文明”。
“‘一约’就是依托村规民约,建立积分制度,‘一册’就是以家庭为单位,建立积分手册,‘一市’就是依托村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积分超市,‘一榜’就是对积分靠前家庭或个人,给予表扬奖励。”涌洞镇古田村党支部书周爱国介绍。
据了解,古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按照文明实践积分规则,坚持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典例,把“讲理论”和“讲故事”相结合,持续引导并鼓励当地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发展、助推乡村发展。
通过持续推动,该村大棚蔬菜、石蛙养殖等产业已为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该村天冬产业达产后,预计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年均100万余元收入。同时,该站通过小品、快板、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文艺形式,丰富“文明实践”“理论课堂”工作内容,满足当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助推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走深走实。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