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打出延伸小站稻产业链“组合拳”
天津种粮大户董文森荣获农业农村部表彰、水稻专家于福安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海归“新农人”张建芳带农种粮年产值破5千万元,这些“能人”因身处小站稻振兴的时代,谱写了自己的辉煌人生。而在小站稻振兴的大潮中,还有位“国家队”成员擎起小站稻发展的一片天空。
十里村熶玉粒香。小站稻兴于天津小站镇,盛于清末驻军屯垦,曾以“贡米”享誉全国。2018年以前,小站稻渐渐成了人们的回忆,2018年以后,天津百姓日常的餐桌上再次出现小站稻。这场强势回归,背后是天津食品集团作为农垦“国家队”的担当。
2021年,天津的口粮自给率高达65.4%,在全国七大粮食主销区中名列前茅。口粮里天津人最爱的小站稻,哪里种植、哪里加工、哪里买到?天津食品集团用一套“组合拳”打造了小站稻超强全产业链。目前,集团小站稻种植面积近4万亩,育苗超过100万盘,开设了10家小站稻旗舰店,小站稻产品进入500余家直营销售网点。
粮食“国家队”的种粮担当
“对于咱们百姓,‘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在家门口买到两袋小站稻后,我这才松下心来。”今年年初,奥密克戎病毒来袭,天津市民李女士的家就在管控区内。食品集团旗下商贸公司保供点位深入每个管控社区,让居民日常肉菜新鲜充足,小站稻等口粮品种齐全。粮食“国家队”在关键时刻,用担当稳住了民心。这份担当的底气,来自食品集团自种小站稻、自有加工以及储存的全产业链把控能力。
时间回到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国家南繁基地考察时,关切地询问天津小站稻情况,同时鼓励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勇于创新,为全国人民从吃饱到吃好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小站稻发展寄予重托、寄予厚望。
天津作为都市型农业城市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对水资源要求高的水稻生产,难题众多。振兴小站稻是时代的选择,而谁来做“排头兵”既是荣誉又是挑战。
“作为天津唯一的国有大农业类食品产业集团,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引领作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天津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守朋表示,小站稻是天津农业的传统优势“选手”,让它焕发昔日光彩,就要充分发挥集团科技创新、产业资源、市场体系优势,着力打造集选种育秧、绿色种植、稻谷收储、稻米加工、大米存储、市场营销、集散流转、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小站稻全产业链。
“打造放心‘米袋子’龙头工程,构建小站稻振兴三产融合全产业链”的目标明确了,食品集团党委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落实党政同责、精确到日的“挂图作战”方案,先后建立了天津小站稻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分子育种基地、小站稻品质与食味分析评价中心、水稻智能化育秧基地。
2019年,食品集团编制了《天津食品集团小站稻产业振兴实施方案》。3年后,纸上的方案变成了3.7万亩小站稻自主种植面积,这一数字,同比增幅达50%。食品集团还陆续完成200亩稻田有机认证、8000亩稻田绿色认证和2.48万亩稻田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确保小站稻优质安全。
小站稻“画像”清晰 科技成色更足
小站稻是传统品种,更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多年来,天津小站稻历经发展沉浮,目前“津原U99”“天隆优619”“金稻919”等多个新品种水稻成为小站稻的成员。作为推动小站稻发展的“国家队”,食品集团将明确品系基因图谱视为发展小站稻的前提。
2019年,集团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合作组建成立了天津小站稻研究院,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挖掘传统小站稻基因序列,追溯小站稻原始品种,完成小站稻品种再现。
“我们利用天津小站稻原始育种材料开展有性杂交水稻育种,已在海南加繁到F3代,预计2024年获得小站稻稳定品系。”李家洋院士表示,对于小站稻品种的研究既要保持其风味、品质优点,也要与时俱进。食品集团能直面市民消费需求,预测分析市场消费趋势,不断培育符合百姓要求的新优秀品种。截至2022年2月,小站稻研究院种植育种材料1万余份,选育多个水稻品种参加国家级和天津市水稻品种审定区试。
回答了什么是小站稻,食品集团又用科技含量回答了如何稳产量。作为“头雁”,更知“雁不离群”。去年,集团投资近1000万元,建成小站稻智慧化育秧基地,除了自用更多为周围水稻种植大户提供秧苗。为更有效地联农带农,集团在小站稻种植核心区域成立了天津农垦小站稻产业发展公司,开展整体流转返聘、田间技术服务、订单种植等多项工作。2021年,集团联农带农面积超过15万亩。
目前,集团与多家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水稻旱直播、耐盐碱品种试种、智能绿色储粮和稻米深加工等技术研发,攻关关键技术,用科技赋能小站稻节本增收。去年,小站稻种植实现化肥、农药用量同比减少5%,利润同比增加10%。食品集团还在产业链上打出“组合拳”,利用自身养殖项目进行循环农业探索,实施沼液还田试验,2021年消纳2万立方米沼液,已初步探索出奶牛养殖和小站稻种植的循环农业模式。
在宝坻区黄庄农场小站稻种植区里,万亩小站稻郁郁葱葱,正在奋力拔节生长。这里有张看不见的网,时刻守护这些水稻“国家队队员”。“我们实现了从‘汗滴禾下土’到‘无接触式巡田’的科技突破。”天津农垦小站稻产业发展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物联网系统用于万亩稻田,实现了对田间生态、生产数据的实时监视、监测和自动化控制,引入无人机巡田遥感技术监控植株长势,精准施肥施药,有效节本提效。
多举措延伸产业链
食品集团在天津有着绝对的销售优势,其新建的天津小站稻集散中心更吸引众多小站稻生产和经销企业入驻。近年来,集团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10家小站稻旗舰店,530余家直营销售网点设立专柜。通过集团销售网络,小站稻在百余家大型商超上架,先后入驻天猫超市、京东自营和优鲜超市等线上平台。
除了传统销售,食品集团更将小站稻加工环节后置到消费终端,提升小站稻鲜食口感。集团推广小站稻自动碾米机,进院校、进社区、进展会、进企事业单位,打造多层次营销体系。
在天津购买稻米,除了看品牌还能直接“看”食味。“17个品牌,可以哪个‘看着’好吃买哪个。”在东丽区军粮城街天食利达天津小站稻体验交易中心内,市民可以选购包括利达、日思、黄庄洼等17家米业品牌的小站稻产品。利达粮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戈立新介绍,为确保食品安全,中心引进了一整套先进的检化验设备,其中包括食味检化验。“咱们每个人食味标准是不一样的,而机器可以检测出具体科学的食味标准等级。我们通过这个设备对入住的经营商户进行品质把控,将水稻食味等级展示给消费者,做到将美味可视化。”
更看中小站稻食味是这支种稻“国家队”的不同之处。食品集团与天津农学院共建小站稻品质与食味分析评价中心,开展水稻品质与食味系统性研究。集团旗下利达粮油公司升级改造主食车间和产品研发中心,推出利达小站稻衍生食品利达米糕,创新口味,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高小站稻产品的附加值。
自2019年食品集团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实施以来,集团不断拓展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围绕优质、绿色、品牌做文章。集团开发建设稻香田园综合体,把水稻生产与稻田湿地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农事体验和文化传承紧密结合起来,提升产业附加值。
食品集团牵头成立小站稻产业联盟,承办小站稻产业振兴峰会、小站稻种业大会,升级小站稻品牌形象,打通对外合作交流渠道,逐步将天津小站稻推向全国市场。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