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希望的田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逐梦沃野,乡村振兴织锦绣。地处绿色生态屏障区的津南区前进村,流水淙淙、林田相依,处处充满诗情画意。谁能想到,这个如今远近闻名的美丽村庄,曾是“散乱污”作坊多、村容村貌差的“后进村”。一滴水中见太阳,前进村的今天,折射的是时代光芒和津沽大地乡村之变。
看得见发展,记得住乡愁,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徐徐铺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视察的第一站,就是深入农村察看小麦长势,叮嘱要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努力提高粮食自给能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天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既塑美丽之形,又铸美丽之魂,让乡村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
天津作为耕地有限的大城市,产业兴旺必须以质取胜。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小站稻产业化振兴项目、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惠农政策落实落地……
依托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品牌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种出了新高度、闯出了新路子,农民丰收的滋味更加浓郁甘醇。春耕春管时节,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科技下乡送来绿色新技术,武清区梅厂镇灰锅口村的果农们采用绿肥间作模式,近两年效益越来越好,绿肥抑制杂草,不仅节省除草开支,桃子的甜度还提高了10%以上,俏销市场。经济与生态共赢、发展与富民同步,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写照。
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不是搞千村一面的一刀切,也不是单纯追求城乡齐步走,而是要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铸乡村之魂,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天津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的同时,实施乡村文化传承提升工程,对传统乡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振了农民精气神。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治理。“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的是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选好“领头雁”,100%实现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委会主任,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为乡村振兴锻强筋骨,“头雁”带领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广大农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正在日益成为干事创业大舞台,吸引越来越多“燕归来”。许多年轻人带着豪情壮志,加入建设家乡、美化家乡的行列,不仅解答了“谁来种地”的问题,还走出了致富新路子。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的“00后”回乡青年李新磊,成立蔬果专业合作社,从尝试种甘蔗开始,发展起果蔬采摘游,农旅结合带动了全村致富。“85后”刘晓君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宁河区创业,用水培菜打开了市场,公司年营收超过4000万元……从绿色画屏中的生态农业到大运河边的主题小镇、蓟州山区的特色村落,美丽不仅仅是鸟语花香、水清岸绿,还因为有更多年轻人的加入而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乡村聚人气,产业添活力,激发振兴新动能,农业农村驶入发展快车道。
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粒粒种子正积蓄向上生长的蓬勃力量,一个个奋斗身影,正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织成绚丽多彩的美丽现实。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