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三农”压舱石,稳稳的
2021年秋,成安县种粮大户杨俊山种植的玉米喜获丰收。他流转种植的3500亩玉米,平均亩产达800公斤左右。“又是一个丰产年,也是一个丰收年。”提起全年粮食的收成,杨俊山挺满意。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2021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9642.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765.02亿斤,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粮食安全保障基础得到明显巩固。
重农抓粮首先要保面积,力争稳中有增。按照国家下达我省的粮食生产保障任务目标,我省制定粮食生产保障目标,并将粮食面积、产量目标任务分解到市县、落实到乡村、落实到地块,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确保任务完成。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推动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鼓励耕地优先向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流转。新建高标准农田400万亩,粮食增产基础进一步夯实。
在装足“米袋子”、牢牢端住饭碗的同时,我省“菜篮子”拎得更稳,品种也更加丰富。2021年,各地严格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落细,加大生产指导,强化产销对接,保障了市场稳定供应。稳定恢复生猪产能,引导生猪养殖向优势区集中,大力推动规模化养殖,建立生猪产业长效发展机制。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均保持增长,市场供应充足,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定提升,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明显加大。2021年,我省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制定12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年度工作方案,从生产、加工、储藏、营销等环节入手,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全省新增优质专用粮食183万亩,新增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作物218万亩;打造了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0个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100个,高端精品60个。
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一产增加值2335亿元,同比增6.8%,创“十三五”以来新高,高于去年同期4.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16元,同比增11.6%,高于城镇居民4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6.1个百分点,增速与全国持平。
农业生产拧紧“水龙头”,农业节水成效明显增强。以黑龙港和坝上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季节性休耕200万亩,旱作雨养规模增至175万亩;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管灌等节水灌溉120万亩;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发展浅埋滴灌60万亩以上。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我省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得到明显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新改造户厕141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1%,建设公厕2.17万座,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拆改建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有力推进2341个美丽乡村建设,所有村庄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着力打造496个美丽乡村精品村。
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农村改革创新取得明显进展。扎实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慎推进4个县(市、区)国家级宅基地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行动,建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综合管理省级平台,农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0%以上。新发展家庭农场1万家、合作社5000家,发展托管服务组织1600家,创建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66个,带动434万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我省严格落实过渡期内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持续推动脱贫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项目带动、科技支撑、龙头培育、产销衔接四个专项行动,开展脱贫村产业项目摸底,建立“一村一品”台账,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效果。2021年,全省脱贫户产业帮扶在全覆盖的基础上,二重覆盖率达90%,脱贫户年度人均产业收入5998元,比2020年增加655元,同比增长12%,实现特色产业、扶贫项目、主体带动、技术服务四个全覆盖数量巩固、效果提升。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