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菌菇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为根基。近五年的时间,濮阳县胡状镇围绕产业振兴谋划布局,按照“政策引导、规模发展、项目支持、主体带动”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菌菇特色产业,打造菌菇特色小镇,盘活了农村的人、财、土地等资源,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
金秋时节,走进濮阳县胡状镇天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耕农业)的菌菇温室生产车间,一朵朵杏鲍菇从菌包里冒出来,长势喜人。
胡状镇镇长姜英辉介绍,以天耕农业为龙头的菌菇产业具有强大的活力和潜力,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色菌菇产业巩固脱贫成果
天耕农业成立于2017年5月,是一家集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占地面积220亩,总投资2.5亿元。目前,日产杏鲍菇100吨,年产杏鲍菇3.5万吨,年产值达1.3亿元,年创利润1400万元,是河南省杏鲍菇单品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先后获得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扶贫龙头企业、濮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濮阳市农业科技园等多项称号。
“这是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农业产业。”看到天耕农业产业的活力与潜力,胡状镇党委政府统一了思想,决定要发挥好菌菇产业的“造血”功能,通过“企业+贫困户”的模式,把产业发展同“扶贫扶志”结合起来,组织贫困群众参与菌菇基地日常管理、采摘、加工,获取劳务报酬,激发内生动力。此外,采取“企业+农户+集体经济”模式,由天耕农业提供技术指导和产品回购,农户负责种植及培育,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协调,企业、农户、集体经济组织按占股比例分红,该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充分调动了农户发展菌菇产业的积极性。
目前,围绕菌菇产业,该镇通过“企业+农户”“企业+农户+集体经济”等5种模式直接带动398户增收,带动周边39个村集体经济发展。此外,通过玉米芯、秸秆收购等措施间接带动2600余户农户增收。为有效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经营模式壮大产业发展
如何创新经营模式,激发产业活力?该镇走出了一条以企业、农户、集体经济组织联合促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创新之路,让产业活力迸发。为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该镇通过认真研讨,多方考察论证,适时推出了移动出菇房。移动出菇房采用“公司+基地+村集体经济+农户”及“大菌场、小菇房”的经营模式,利用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势,整合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资金、扶贫产业项目资金及村民闲散资金等各项资金,由4个村联合组建。
为打造“学的来,可复制,投的起,好运营,能富民,能够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样板。胡状镇推出后柏桃、石槽两个示范点。后柏桃示范点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出菇车间32个,带动周边村农户发展智能化食用菌种植,并为村民提供了160余个就业岗位;石槽示范点总投资120万元,建有11个出菇车间和1个成品包装车间,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5个。此项目让农民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全面推广后,可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创业”“家门口致富”,激发产业活力,壮大产业发展。
延伸产业链条助推乡村振兴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镇坚持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本镇食用菌优势和主导产业,深挖产业精髓,延伸产业链条。
该镇通过引导菌菇特色产业链条延伸,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无缝衔接。积极谋划了杏鲍菇集中制包中心,三个出菇基地及一个瓶栽金针菇工厂,形成了以瓶栽金针菇工厂为主导,集草菇、双孢菇、秀珍菇和有机肥生产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带。该产业带占地300亩,年产杏鲍菇2.6万吨、金针菇2万吨,年可创产值1.96亿元,增加就业岗位620个。
此外,该镇还积极促进菌菇生产与食品加工企业的合作,开展“牛肉杏鲍菇辣椒酱”“椒盐杏鲍菇脆”“香辣杏鲍菇片”等系列休闲食品的生产。同时,该镇以优势特色菌菇产业带为基础,顺应“互联网+”趋势,让菌菇品牌效应带动村镇名牌,打造乡村经济新的增长极。
该镇党委书记李跃峰充满信心地说:“胡状镇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探索利用菌菇产业园基地,发展休闲体验农业,努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让菌菇产业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提升群众经济收入的‘致富伞’,助推乡村振兴。”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