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未来农业人才会客厅”正式启用
乡村振兴,人才要先行;未来农业,人才是支撑。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普农庄5G云端草莓温室,“未来农业”人才会客厅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作为“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重要活动之一,由海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区人才办(区委组织部)承办,各相关委办局、各街镇、部分园区及重点企业协办,旨在集中展示海淀农业领域科技成果和领军人物的独特风采,助力海淀“未来农业”发展和乡村人才振兴助力海淀“未来农业”发展和乡村人才振兴。
聚焦“未来农业”,搭建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发展“未来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迫切需要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的“新农人”队伍。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林航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海淀区积极整合驻区农业领域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依托央地人才交流平台开展深入合作,致力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推广示范,着力培养有责任心、有农业情怀的一线技术人员。接下来,海淀区将坚持广招英才、高效用才、多元融合、完善机制,着力打造好“未来农业”人才会客厅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官产学研企各自优势,最大限度激发“三农”人才内在活力。
“未来农业”人才会客厅,主角是“人才”,聚焦的是“未来农业”,关键是“会聚、会商、会友”。海淀区委农工委副书记李俊吉介绍说,“未来农业”人才会客厅的成立,为海淀农业人才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农业人才要素集约发展、不断扩大海淀农业人才“朋友圈”。
发布十条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着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惠农经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启动式上,海淀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发布了发展“未来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的“十条举措”:党建引领护航乡村人才振兴、专家智库加深人才交流、打造“未来农业”创新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专精尖实用型农业人才、探索建立实用人才奖励机制、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力度、加强社会科学领域人才交流、加强引导返乡人才就业创业以及强化乡村人才振兴政策落地保障等10项任务举措。
李俊吉介绍说,起引领作用的是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长期目标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阶段目标是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三农”事业、大力培养优秀的本土人才。
在人才引进方面,海淀区将支持驻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农业领军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对引进和聘用实用人才的农业园区,以及实用人才牵头和参与的园区建设、创新创业项目,优先予以政策扶持。
同时,海淀区将依托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人才团队,建立覆盖面广、专业程度高、愿意扎根基层的专家智库。积极邀请专家人才建言献策,围绕农业高新技术、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城市化等课题,形成深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乡村振兴人才交流成果。此外,海淀区还鼓励研究团队和各大高校师生围绕创新型社会建设、社区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进行课题研究和创新实践。
无人设备展演,尽显海淀“科技范”
活动现场,还上演了一场科技感十足的无人设备展示。
在一片翠绿的农田果园里,2架植保无人机、1辆无人车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开始了农药喷洒作业。运用植保无人机是近年农业领域的重要技防手段,其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同时远距离操控施药大大提高了农药喷洒的安全性。
此外,具有运载平台稳定、扩展功能强等优点的无人车,在精准植保、农资运输等农事服务中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它的使用极大提高了有机农药和水溶肥的利用率,降低了人工投入成本。
这两项智能化成果的运用,进一步激发了未来农业的无限潜力。
活动举办的场地更是“科技感”十足。在5G云端草莓温室,19个悬挂在空中的草莓栽培廊架,最高离地2.5米,一株株草莓仿佛生长在“云端”。这些长在半空中的草莓,其水肥控制、保温补光、绿色防控等全部交给计算机系统全自动管理,数据与控制通过5G技术精准实现智能化操作。
“5G云端草莓温室”是海淀区打造出的数字农业科技场景展示平台、农业院所与高新企业交流平台、海淀农业实用人才培训平台和海淀农业成果展示平台。李俊吉告诉记者,会客厅将农业、科技、艺术、文旅相结合,注重环境提升与场景打造,这是一种多场景融合的尝试,也为人才交流与技术应用提供了“科技范”“艺术风”“乡土情”交相融合的会客之家。
据悉,北京市海淀区党和政府机关有关负责同志,来自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等三农领域专家代表,海淀区农业代表性企业和农业园区负责人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