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农业强省贡献力量
黑龙江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的决定》,立足“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做出重大部署,既全面落实了中央赋予黑龙江省的战略定位要求,又充分体现了龙江特色、龙江作为。这在黑龙江省各市(地)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决定》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向高质量农业发展聚焦发力
“齐齐哈尔作为农业大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全会精神,按照《决定》部署,调整‘三农’工作思路,将齐齐哈尔融入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紧扣争当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力争多贡献齐齐哈尔力量。”齐齐哈尔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刚说,要紧紧围绕落实全省现代农业“十大工程”,向高质量农业发展聚焦发力。以建设嫩江流域高效生态农业为牵动,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以建设“两牛一猪”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为牵动,打造牧业强市和畜牧业基地。以建设五个一体化产业链供应链为牵动,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紧紧围绕落实全省乡村建设“五项行动”,向推进农村现代化聚焦发力。紧紧围绕落实全省农民富裕“四项计划”,向增进农民福祉聚焦发力。紧紧围绕落实全省城乡融合发展“五项机制”,向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聚焦发力。
“牡丹江市将全面贯彻落实本次全会精神,把《决定》作为行动指南,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找准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突破口,高质量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努力走出一条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生态宜居为底色,具有牡丹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建设农业强省、加快实现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牡丹江力量。”牡丹江市委书记杨廷双表示,要聚焦农业高质高效,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强市。拓展绿色农业链条优势,巩固食用菌产业优势,提升畜牧业效益优势,挖掘中药材发展潜力优势,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企业。要聚焦乡村宜居宜业,全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人居环境提标扩面、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要聚焦农民富裕富足,全力保持农民增收良好势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推动县域经济晋位争先。着力完善考评机制、培育主导产业、释放乡镇发展潜力。
把握机遇打造核心竞争力
“佳木斯要全面贯彻本次全会精神,奋力打造全省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产业新高地。”佳木斯市委副书记、市长丛丽介绍,佳木斯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雄厚、配套体系完备、科技力量集聚、市场规模巨大、平台支撑有力,下一步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国产高端农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立足现有基础,加速产业集聚,推进转型升级,以先进、高端、智能为主攻方向,全力创建“中国农机谷”,为把现代农业装备打造成全省优势主导产业贡献佳木斯力量。
“大庆是工业城市,但农业发展也很有特点,是全省仅有的两个以地级市为单位创建的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之一,粮食生产能力强,畜牧业、渔业优势明显,可以说龙江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大庆责无旁贷。”大庆市委书记李世峰振奋地说。大庆将坚持全链条发力、全方位提升、全环节挖潜、全域化统筹,更大力度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高效,推动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富足,加快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李世峰说:“我们将以良田促良产,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盐碱地等中低产田改造;以良种出良品,大力推广适区优质品种和特色畜禽品类;以良法育良农,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头组建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加快农技、农资、农田服务全过程全覆盖;以良业增良效,紧盯‘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持续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优势产业链式延伸、集聚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绥化市委书记孙恒义表示,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绥化实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在扩大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上下功夫,推动由种植大户、合作社在生产环节的全程托管或半程托管的“1.0版”,向由龙头企业直接参与种、加、销全产业链的“2.0”版升级。在促进粮食生产系统化集成上下功夫,把提高农业生产全程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水平作为主要抓手,统筹考虑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生产环节。在推动农业地区工业化发展上下功夫,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在“两头两尾”上全面破题,走好符合农区特点的工业化发展新路。在提升现代农业科智化能力上下功夫,突出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强化科技创新与装备支撑。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从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入手,进一步理顺农业农村生产关系,真正把农民组织起来。在加快农业农村市场化步伐上下功夫,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建“物”也要树“人”,更要善“治”。李世峰表示,大庆要把设施硬件建设好,把治理软件提升好,把环境要件管护好,加快打造生态宜居、生活幸福的美丽乡村。要把改善农民生活放在突出位置,通过调整生产经营方式、优化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口袋鼓起来,腰杆挺起来。同时,要促进多元要素自由流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配置,提升县(区)域经济产业化体系,打通区域分割、城乡壁垒,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心灵更向往”。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