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打造全国首个5G“云端草莓”农业展示基地
现场演奏钢琴曲、练瑜伽、喝咖啡,智能机器人……如果不是头上一排排的空中草莓廊架,很难想象这样的场景是在草莓园。你见过生长在“空中”的草莓吗?你见过进门戴鞋套、过消毒区的大棚吗?走进位于温泉镇的中关村科普农庄,就可以看到温室大棚里的另一番景象。
1200平方米的空间里,自动行走机器人根据程序设定巡航施肥。最具特色的是19个悬挂在空中的草莓栽培廊架,最高离地2.5米,一株株草莓仿佛生长在“云端”,这是由海淀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打造的全国首个5G“云端草莓”农业展示基地。之所以叫“云端”草莓,不仅是因为草莓长在半空中,水肥控制、保温补光、绿色防控等全部交给系统全自动管理,数据与控制也在“云端”。
抬头望莓闻花香弹奏钢琴练瑜伽
在5G“云端草莓”农业展示基地里,不仅能采摘草莓,还能欣赏钢琴弹奏,瑜伽练习,给人带来一种舒适感。海淀区通过集中辖区资源,将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运用到农业生产,打造出一座梦幻般的5G云端草莓园。园区不仅草莓产量高,而且科技感十足,为北京发展“体验式农业”树立了样本。
置身草莓园的人们不用为种植草莓劳心费神,园内一角设有休闲区,在木质圆桌边坐下享用一杯咖啡,现场聆听钢琴演奏。或者,在地上铺开垫子做一组瑜伽,空气中散发淡淡的草莓香甜,室内恒温恒湿、光照充足。
区农科所所长郑禾表示,“5G云端草莓”是一种全新理念的草莓栽培方式,不仅将草莓从地面栽培上升到半空中,同时也是一种多场景融合的尝试,将农业、科技、艺术、文化、旅游相结合,注重环境提升与场景打造。
郑禾说:“我们就是要打造新一代的农业生产应用场景,打破大家对农业生产的传统认识,利用高科技解放双手,用文化、艺术治愈心灵,享受农业带来的身心愉悦。用草莓廊架下的空间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市民抬头望得见草莓,闻得到花香,带给人充分的田园生活享受。”
5G信号覆盖园区未来机器人摘草莓
一排排挂在空中的草莓,采用“无土栽培”模式,利用草碳、椰糠等构成的基质代替土壤,用滴管为草莓传输营养液。此栽培方式不用自然土壤,无土传病虫害。同时,草莓吸收后未充分利用的营养液,还能通过底槽管道回收,进行二次利用,避免向外界土壤排放过量造成土壤碱化。
尽管投入人工少,但云端草莓园产量却不低,“你看,几乎每株草莓叶尖上都有小水珠,我们称为‘吐水’现象,说明植物处在最佳生长状态。”郑禾告诉记者,5G云端草莓园亩产量能达到6000斤以上,比普通草莓生产能增产一倍,这得益于园内应用的多项高新技术,多层覆盖温室大棚没有后墙,营造出的大空间为草莓园应用更多场景提供了基础。
郑禾表示,目前园区已实现5G信号全覆盖,接下来还将引进全自动草莓采摘机器人,进一步解放人工,实现草莓生产全部云端智能化控制。
“云平台集成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具有自主学习的功能,如今年种草莓,温室控制在多少度,营养液配比多少,什么时候浇水灌溉……云平台把这些数据记录后,第二年作为经验学习、积累,之后实现直接由机器自动种草莓。”郑禾说。未来,区农科所还将尝试拓宽更多场景,如将空中草莓培养基引入酒店大堂、商务楼宇,结合建筑环境设计有特色的绿植景观等。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于腾飞介绍,海淀区将继续发挥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将空中种植、立体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等新理念、新模式拓展到其他作物品种。在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引领和带动其他农业园区创新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农业中关村”,实现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