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宜阳特色文化赋能美丽乡村
腊月到,风料峭。天气虽然寒冷,却挡不住游客的热情。逛完村子,来到赵家小饭馆,一碗香喷喷的卤面和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汤,让乘兴而来的游客饱了眼福又饱口福。“美丽乡村变化大,屯里不比城里差。”身系围裙的河南省宜阳县香鹿山镇赵老屯村“网红厨师”赵胜利正在厨房里忙活着。
赵老屯村从穷困“空心村”到美丽“明星村”的蝶变,只是宜阳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宜阳县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2020年,宜阳县获得省级“四美乡村”示范县、“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荣誉,莲庄镇被命名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美丽小镇”。一个个历经风霜的古老村庄在乡村振兴滚滚春潮中重新“绽放”。宜阳的乡亲们腰包鼓起来了,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深挖文化资源 古村绽放生机
赵老屯立足本村历史文化资源,保留老街老院风貌,废弃老宅由村集体统一开发,促进“历史+生态”双推进、“旅游+产业”共融合。村里还种植迷迭香2300亩,打造迷迭香寻香之旅线路。一个昔日人口外流的“空心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乡村旅游AAA级景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韩城镇秦王村历史悠久,干部群众集思广益,一条“品厚重历史文化、享林下绿色采摘”的发展思路应势而生。村里深入挖掘珍珠泉等历史遗迹,流转土地打造红心猕猴桃、甜柿子等特色产业基地。
素有“宜阳文化半三乡”美誉的三乡古镇,紧紧围绕汉唐文化做文章,建成李贺故里、汉唐古镇。
莲庄镇莲庄村把目光转向明朝忠臣王邦瑞,打造尚书故里景观,主街道建筑风格也以青砖、木门楼的仿古建筑为主,让人仿佛梦回明清,感受廉政文化的别样魅力。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脉。宜阳县聚焦域内人文历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历史文化“明星村”精品线路,每年组织各类文化节、采摘节等活动。乡村旅游已成为宜阳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保有独特风貌,各展特色魅力,每个村都能够成为最美乡村。”宜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村村整洁美丽,家家民心和顺,宜阳广袤乡村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厚植村情底蕴 风景换来“钱景”
时至岁末,挂在村口檐下的红灯笼暖烘烘的,住进新家的乡亲们心里热腾腾的。记者走进城关镇陈宅村,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徽派风格民居映入眼帘,蜿蜒的石渠穿村而过,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别有一番江南水韵的诗意。
“没有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更多的是依山就势、随形就貌,这样的美丽乡村才有味道。”陈宅村党支部书记于铁伟说,乡村之美,美在绿色生态,美在悠悠乡愁。巧用锦屏山余脉构建如画小村,引河流活水打造水韵陈宅,从一堵墙到一条路,从一座小院到一个广场,把现有生态资源运用到整个村庄布局建设中、有机融入山水禀赋中,按照定文化、定产业、定标准、定路径、定节点“五定”要求,环境整治正如火如荼。
陈宅村主街道旁86户房屋墙体统一按照徽派建筑风格改造;铺设自来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引入陈宅河水打造3000米活水景观渠;村内空闲宅基地、空地全部清理整治,见缝插绿进行绿化美化,建成小花园、小绿地、小广场,打造“水韵陈宅”;村子周围山坡种上花椒、酥梨、软籽石榴……村庄变美了,乡亲们的收入也提高了。
上观乡位于宜阳西南山区深处。记者走进该乡一个村庄,石板路、泥巴房、红灯笼、青砖、黑瓦、小桥、流水……有风景、有味道的美丽乡村跃然眼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村民靠特色林果业也吃上了“旅游饭”。
近年来,宜阳县结合“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目标,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该县以豫西民居、简约现代、徽派建筑等风格,打造一村一风貌;挖掘历史典故、田园文化等村情底蕴,打造一村一特色;扎实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实施农村改厕6万余座,配套提升覆盖48个行政村的242公里污水管网,完成村旁、宅旁、渠旁、路旁“四旁”绿化,打造一村一风景,完成100多个村庄整体绿化,打造出40个市、县两级“四美乡村”示范村、8个特色镇,完善提升了香鹿山香谷、莲庄镇七彩莲花谷、柳泉镇洛邑水城、三乡镇连昌河文化休闲农业带等15个市县级沟域经济示范带,培育壮大了民俗休闲、观光游玩、生态采摘、养生养老等业态,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