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尉氏县产业兴 就业忙 脱贫增收有保障
“俺家就在这附近,这两天在这里帮忙收胡萝卜,一天能挣七八十元钱。”近日,虽然北方天气有点寒冷,但在位于河南省尉氏县大桥乡常王村的亿年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的田地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正在此务工的脱贫户陈现成忙着往车上装刚刚收获的胡萝卜。
“今年的红萝卜个大,产量高,一亩能卖5000多块,我们共流转了近1000亩土地,种植的有白萝卜、胡萝卜、花菜等,现在正处于收获季,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光今天就来了近80人。”亿年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艳玲说。
地处黄淮海平原上的常王村,土地肥沃,当地村民常年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亩产值相对较低。种普通农作物经济效益差,再加上村内没有像样的企业,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常王村有11户村民被识别为贫困户。该如何让这些贫困户脱贫增收也成了该村扶贫干部吴晓东的心病。
后来,经过考察、商议,结合常王村实际情况,吴晓东一起与亿年种植合作社合作“做文章”,采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特色规模种植,来带动了贫困户实现增收。村民除了流转土地的租金以外,合作社还给附近群众提供了种植、管理、采收等工作岗位,不仅盘活了当地闲散劳动力,为群众增收致富打下基础,贫困户还将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到合作社每年获得分红,收益有了保障,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六十多岁的陈现成是常王村四组的贫困户,因为需要照顾家中两个上幼儿园的孙子,不能外出打工,被吸纳到合作社务工后,他平时负责除草、施肥、浇水,在家门口变成了“上班族”。“现在每天可拿到100元的工资,一年收入一两万元没问题,既能照顾家,又能挣钱。”能在合作社务工,让陈现成感到很满足。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农村土地大多种一些懒庄稼,合作社把土地集中到一起,种植高效农作物,同时也解决了贫困户的务工问题。”吴晓东说起合作社带贫的作用如数家珍,“我们村的11户贫困户,入股到合作社8户,流转土地3户,现已全部脱贫。”
产业兴,就业忙,常王村发展产业助脱贫只是尉氏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尉氏县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倍增计划,依托“两园一基地”及“十链百园千基地”建设,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发展体系,实现了“一乡一业一园区、一村一景一基地”的产业发展新局面,“县有龙头带动,乡有主导覆盖,村有扶贫基地,户有致富门路”的产业扶贫新格局,最终达到全产业、全链条、全环节带贫,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