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奏响乡村振兴“三部曲”
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肥西县素有“巢湖明珠”“花木之乡”等美誉,城乡环境也越来越美。近年来,该县以村容整洁为表、乡风文明为里、产业兴旺为骨,不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山美水美环境美
百姓安居欢乐多
驱车沿金寨南路一路向南,记者来到了花岗镇大黄村,虽已至初秋,村口的观景塘里依旧满池浓绿,睡莲高低错落有致,搭配白墙红瓦的古朴民居,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
走在观景塘边的村道上,记者遇到了正准备下田去的村民曾胜兰,谈起村里的变化,68岁的曾胜兰如数家珍:“以前,村里可没有这么干净漂亮,现在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就拿这条村道来说,以前就是条泥巴路,下雨天根本没法走,我是眼睁睁看着它变成了石子路,又从石子路变成了水泥路,今年又‘白改黑’升级成了柏油路。我们下田走在这条路上,看着两边的风景,心里都觉得美滋滋的!”
大黄村党支部书记王前明告诉记者,为给村民提供一个舒适、美观、宜居的人居环境,近年来,大黄村累计投入600万元,在油坊冲组种植绿化苗木,兴建沿河休闲小公园,并争取到“一事一议”项目资金200万元,实施环境提升改造项目,沿县道四丰路打造出一条美丽景观带。不仅如此,大黄村还对村内所有道路进行了硬化建设,共硬化水泥路6800平方米。如今,大黄村组组通马路,路路通村外,形成一套完善的乡村路网系统,村民出行更加方便了。环境变美了,交通便利,很多在周边务工的村民也开始返乡居住,过起了城乡往返的通勤生活。
如此整洁美丽的村容村貌,不仅需要用心打造,更需要细心管护。在大黄村党群服务中心附近,记者见到了正在街头巡查的监督员袁忠来,只见她骑着三轮清洁车,时不时就停下来捡拾垃圾、拍摄照片。作为大黄村前支部书记,袁忠来退休后依旧心系大黄村,闲不住的她积极发挥余热,当起了村里的环境卫生监督员。“我还想着再为村里做点事,没事就骑着车四处转一转,看看保洁员有没有按时到岗,检查一下清洁工作做得干不干净,有没有被遗漏的卫生死角。”
“大黄村作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创新性地建立‘两员一长’工作机制,坚持保洁员、环境卫生监督员、村民组组长三位一体的管理,做到人居环境整治及管护常态化、长效化。如今,这种工作机制已在花岗镇全域施行,今后将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胡俊说。
德治法治加自治
邻里和睦乡风正
“凡遇事,多商量;村务事,由民定;会客室,聚同心……”刚走进柿树岗乡新街社区周桥新村,一面文化墙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文化墙上写着一篇全长有470字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共分为文明风尚、人居环境、“三治”融合、历史发展和核心价值观五个篇章。
将村规民约用三字经的方式编写上墙,这是一个特别的创意。新街社区党委书记周正东告诉记者,新街社区不仅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更是“三治”融合示范社区,“三治”融合指的是“以党建为引领、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自治为根本”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其重点就在于“村事民定”工作法,目的是为了架起村“两委”和群众间沟通的渠道,通过民主协商,让村民更多参与到乡村事务的决策中去。通过将村规民约上墙,不仅可以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让“村事民定”更加深入人心,而且三字经简单易学、朗朗上口,群众记得住、能理解,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治理工作。
周正东随手指着旁边的花坛对记者说:“你看,村民每家每户门口都有一个青石砖砌成的花坛,你不知道,当时想要建成这个可费力了。村‘两委’提的这个方案,在村里经过了数次‘民主议事会’讨论,多次征求村民的修改意见,期间还在一户村民家门前试点查看效果,最后在村民的一致同意下,每家门口才建起这个开满鲜花的花坛。这个花坛成为美丽庭院建设的标配,也确实美化了乡村环境。”
“以前家家户户门前有块空地,有的自己铺个水泥地,看起来和房子很不协调,今年经过议事会协商,村里给我们全部铺上了石板路,好看又干净。”67岁的村民倪良福高兴地说。
“村事民知,村事民定,村务民管,村利民享,村里的事儿大家心里都清楚,就能获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周正东接着说,村里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入口道路、门前屋后环境等都进行了改造提升,村民非常满意。
“村事民定”不仅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更让他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真正将村庄当成了自己的“大家”。生态环境变美了,人居环境宜居了,村民素质提高了,随地乱扔垃圾的少了,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也形成了良好的文明乡风。
物阜民丰产业兴
群众致富有奔头
乡村建设再美丽,缺了人气也会空心化。近年来,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农村如何留住人才,真正让乡村活起来?关键还是要振兴产业、强村富民。
在山南镇兴庄村的红美人蜜橘扶贫产业园里,村民李绍柱正在忙着给果树修枝,往年他总是四处打零工,如今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工作,一年也有三万多元的收入。
果园日常管理人员曹太友告诉记者,产业园有长期管护人员两名,每到农忙时,则会雇当地村民过来帮忙,仅这100亩蜜橘园,每年可吸纳村民务工超500人次。
在兴庄村里,类似的产业园还有不少。村党总支书记徐启根对记者说,兴庄村以前是全县重点贫困村,人口流出严重,但这里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绿色农业。近年来,村“两委”大力推进“双培双带”工程,主动对接、积极引进致富带头人进村投资,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村里已建成的就有白鹅养殖基地、富硒稻虾养殖基地以及杭白菊、太空莲等种植基地,这些基地通过土地入股分红为村民增收,也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返乡创业,兴庄村也真正做到了“把投资引进来,把村民留下来”。
离开兴庄村,沿着“荷香廊道”前行,一路伴着悠远的荷香,记者来到了山南镇长庄村。自2014年起,长庄村开始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太空莲产业,如今已建成1500亩莲花基地,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赏莲花、观美景,红火的乡村旅游业也给村民带来了致富新路子。在太空莲基地旁的“二当家”土菜馆,记者见到了土菜馆老板费广元,他正忙着洗菜切菜准备迎客。“以前,我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在家里干点农活。这几年村里的荷花园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我琢磨了一下,索性回家开起了土菜馆,没想到生意真不错,旺季每天能接待三四十位前来就餐的游客。”费广元说,下一步,他还想着把土菜馆翻新一下,扩大餐厅规模,办成农家乐。
“长庄村依托特有的莲花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振兴结合起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出一张亮丽的乡村生态研学游新名片。”长庄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山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已有2家农家乐、1家民宿正式营业,2家商店对外销售莲子、莲心、荷叶茶、荷花酒等特色农副产品,一条集太空莲观赏、深加工及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产业发展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村里的人气也越来越旺。”
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胡俊对记者说:“近年来,肥西县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美丽乡村建设总目标,遴选确定建设88个中心村,开展8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突出抓好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民风培育、乡村有效治理等,让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越来越强,农村的产业气息、乡土气息、人文气息也越来越浓。”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