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94%相对贫困村达出列标准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显著加快、贫困地区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日前,记者从省扶贫办获悉,截至2019年底,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累计6.5万名驻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
一场春雨刚刚下起,位于云浮市云城区腰古镇腰古村长官坑自然村的剑花种植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春雨如油,滋润万物,基地的剑花进入生长茂盛期,基地内10多户腰古村的贫困户也正热火朝天地为剑花摘梢、除草、施肥。腰古村剑花产业扶贫基地占地面积约120亩,连同茶树菇种植项目,两年多以来已成为贫困户增收的主要项目。
佛山驻腰古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剑花可给村中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每年带来人均680元收益,2020年将是剑花基地的丰产期,每亩可收割4000多公斤剑花,届时贫困户的收入将更加可观。
腰古村剑花产业扶贫基地是全省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6万个,带动贫困户62.8万人,年人均产业增收2400多元;累计创建“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837个,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98%以上;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331元,年均增长18.5%,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升。
在产业扶贫等一系列举措的带动下,全省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省扶贫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277个贫困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6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28万元,贫困村“后队变前队”目标基本实现。
与此同时,全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显著加快,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建设“一村一品”基地1048个,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大为增强。
贫困地区治理能力也明显提升,据统计,我省累计选派1.4万个驻村工作队、6.5万名驻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成为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同时,抓党建促脱贫深入人心,贫困地区党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扶志扶智工作成效明显。
数据还显示,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总体实现,累计160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4%的相对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可以说,全省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
全省还有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尚未脱贫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我们决不能松劲懈怠。”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红山村第一书记刘塘对脱贫攻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受疫情影响,化肥、种子运输渠道尚未全面打通,眼看着贫困户耽误了购买农资化肥的时机,再不解决甚至容易引起返贫。
在这个关键时刻,刘塘挺身而出,带领对口扶持的云安区税务局党员志愿服务队主动对接贫困户需求,跨地购买化肥农药、耕作工具等农资物资,20多名党员志愿者走下地头帮助贫困户抢抓春耕农时,及时解决了贫困户春耕的燃眉之急。
正如红山村,当前全省脱贫攻坚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疫情影响就是其中之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务工就业、产业项目、产品销售都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此外,省扶贫办提供的材料显示,全省还有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脱贫,其中,有劳动能力2965人占19.75%,无劳动能力12046人占80.25%;患有大病或长期慢性病2965人占19.75%;有2.3万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存在返贫风险;有5.7万非建档立卡的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
针对这些困难,我省提出,在做好对口帮扶和定点扶贫的同时,全程挂牌督战,精准帮扶、精准施策,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运用好广东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广东消费扶贫月网上行”等网络平台,实施好大湾区“菜篮子”车尾箱工程,着力解决扶贫产品滞销卖难问题;做实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返贫风险高的群体,统筹用好医保、养老、社会救助等综合性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推动“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向贫困地区倾斜,采取财政资金折股量化等办法,把带贫益贫作为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要条件……通过这些措施,全面高质量完成省内脱贫攻坚任务。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