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变股金 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渝北创新推进“三社”融合发展
把土地资源变成资产,资金变成股金,把农民变成股东,村民变成老板。20日上午,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村委会前挤满了前来领股权证的村民,渝北区首批3个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大盛镇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大湾镇金凤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统景镇东河畔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在此正式成立了。
在大盛镇青龙村成立大会现场,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新当选的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与股东见了面,渝北区委书记唐川等渝北区领导为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揭牌。
渝北首批3个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的成立,标志着该区聚焦“三变”改革、促进“三农”发展,创新推进“三社”融合发展蹚出了“新路径”、创出了“新机制”,必将“赋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为全市依托“三社”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三增”目标提供新经验、新模式。
聚焦“三农”问题,推动“三社”融合
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综合实力
农村土地无人种、种地不赚钱、农产品供销脱节、集体与农民关系不紧密?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渝北区率先通过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方式来解决,这也是该区深化农村改革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
“三社”即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信用社,是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服务“三农”的三大主体。
据了解,开展“三社”融合发展试点,也是重庆市委、市政府交办给渝北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是该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渝北在推进“三社”融合发展上有基础、有条件、有成效。
2019年以来,渝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三社”融合发展,选择在大盛镇青龙村和鱼塘村、大湾镇金凤村、统景镇远景村等9个镇(街)的12个村创新“一社三部”组织模式,开展“三社”融合发展试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综合实力,取得了初步效果。
其中,大盛镇结合当地实际发动组织群众,在青龙村发展特色中晚熟柑橘2300余亩,鱼塘村发展树下灵芝种植培育菌包9000余个;洛碛镇沙湾村发展晚熟柑橘、李子、樱桃2000余亩;兴隆镇永兴村发展早熟凤凰李和晚熟清青脆李(茂县大李),部分间种苏碎一号梨;双凤桥街道兴旺村发展爱媛38等高端柑橘品种等。
据悉,渝北“三社”融合发展,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以健全组织体系为抓手,以融合发展为纽带,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通过创新“一社三部”的组织模式,探索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把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来,把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的作用统筹起来,从试点情况看,初步实现了以“三社”融合促进“三农”发展的目标。
做大“一社”组织,激发“三部”活力
强化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
“本社名称: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主要业务范围:农资采购供应、农机农技服务、资金互助服务、劳务服务,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开展农村民间工艺及制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等。”
......
在大盛镇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成立大会现场,《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章程》《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管理制度》等告示信息,清楚地呈现了渝北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改革思路、创新举措、运作模式等情况。
渝北区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三社”融合发展的根本,着眼于发展村集体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有效组织农民、利益链接农民,大胆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功能、供销功能、金融功能“三位一体”的有机融合、一体发展,抓住土地和资金入股、利益分配、建章立制等关键环节。强化股份合作社的生产、供销和信用服务,通过创新设置“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并下设“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资金互助部”,全面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助推农村“三变”改革,创出了一条“三社”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具体而言,“一社”既村级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按照整村推进原则,动员广大农户(尤其是贫困户)以土地和资金折算股份入股的方式,建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
“三部”即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下设的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资金互助部。
生产合作部作为产业发展的工作部门,主要承担合作社组织生产任务;供销合作部作为流通服务的工作部门,主要承担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农产品销售和信息服务等农村综合服务;资金互助部作为信用合作部门,主要承担合作社资金管理和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
渝北区“三社”融合发展的创新点是“一社三部”的组织模式,亮点是资金互助部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2019年,渝北区12个试点村,共发动群众5801户累计土地入股18501.44亩、资金入股1245.9万元,用于解决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中的资金需求问题。
赋能“农民”主体,牢固“利益”联结
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
三个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的成立,宣告渝北推进“三社”融合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按照计划,2020年,结合“双十万工程”建设,渝北要在近50%条件成熟的行政村建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到2022年,涉农镇要建立镇供销合作社,培育镇供销合作社11个;行政村100%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国家级示范社1个,市级示范社10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基本建成;有意愿的农村常住农户100%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渝北区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要让农民群众得到利益,获得感不断增强,核心是把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来,把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的作用统筹起来,通过建立农户与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
据介绍,为突出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渝北区将坚持“简单化、股份化、大整合”原则,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等要素入股到合作社,推动合作社与农民在组织上和经营上形成利益联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具体而言,农户以家庭为单位,按照1亩土地为1股的方式计算土地股。支持农户1股土地配1股资金,每股资金数量由合作社约定,农户资金入股数不得高于所持有的土地股数。土地股和资金股统一核算,累计作为农户在合作社总股份中的占股数。鼓励无土地股的社员用闲散资金入股,入股份数不得超过类似农户(人口相同的土地入股户)土地股份数。
同时,着力构建共享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即以股权为纽带,农户与合作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其中集体股不低于20%。具体分配时,从合作社纯利润中先提取不低于10%的公积金和不低于5%的公益金,剩余部分按股份分红。公积金和公益金统筹用于扩大再生产、解决民生需求和以丰补歉。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