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升级绘“新”景——湖南省新田县脱贫攻坚纪实
新田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总面积1022.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总人口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41万人。由于地处山区,耕地面积仅20余万亩,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境内998平方公里土壤含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硒,地下水富含微量营养元素锶,是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湖南省原生态富硒食品基地县,被誉为“硒锶之乡”。
陶岭镇的三味辣椒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骥村镇的富硒米成为礼品市场的香饽饽,龙泉镇的富硒大豆供不应求,东升农场的富硒蔬菜香飘粤港澳……在永州市新田县,日益走俏的农产品,正在改变贫困群众的生活。
新田县地处山区,耕地面积仅20余万亩,农业人口却有37.41万人,是国家级贫困县、永州市目前唯一未脱贫县。近年来,该县另辟蹊径,依托丰富的硒锶资源发展高端精细农业,构筑“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农业发展格局,持续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
据了解,该县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606户84475人,截至2019年底,只有864户1895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2.58%降至0.51%。
2020年元旦前夕,记者深入新田县,探访该县通过发展精细农业,带领农民加速走上脱贫之路的新经验。
龙头企业
带动“新田味道”走俏
走进新田县恒丰粮油有限公司,但见两个仓库堆满了稻谷,金灿灿的“粮山”看着颇为壮观。
公司副总经理彭爱萍介绍,他们生产的有机稻不打农药、不洒除草剂,公司自主研发的红薯米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尽管米卖到每公斤40元,依然供不应求。
2011年,公司响应县里发展高端精细农业的号召,率先在骥村镇建立500亩有机稻基地。一开始,骥村镇下荣村贫困户钟其兰,对“高端大米”不以为然,不愿意把关系一家生计的2亩水田流转给公司。公司向她承诺,如果来年颗粒无收,将按1600元每亩的价格赔偿她。
如今,钟其兰与丈夫一起在基地务工,每年光务工收入就有4万元。公司要扩建绿色基地和优质稻基地,钟其兰还帮忙劝说其他村民流转土地。目前公司已直接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脱贫。
如何让更多村民转变观念,走高端精细农业道路?副县长刘大兵介绍,该县积极探索“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享受土地流转、产业前端、保护价格、利润返还、务工就业、股份合作等6个方面的收益。
2014年至2019年,该县投入8.2亿元,打造1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帮扶103个贫困村建立以蔬菜、大豆、辣椒、优质稻、优质水果、油茶等为主的富硒产业,富硒农产品基地达到14.6万亩。
一批龙头企业正带动“新田味道”走俏全国。东升农场入选为永州市第一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并带动全县种植富硒蔬菜21.5万亩,产值超18亿元。远鸿食用菌对接26个贫困村、800多户贫困户,建立食用菌产业基地3000多亩,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6万元。
“一村一品”
铺开农旅融合新画卷
枧头镇马场岭村是新田县两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该村依山而建,耕地分散,但7条新修的机耕道将大大小小的田土串连成种植基地。2019年12月30日上午,村里十分热闹:山下,10个塑料大棚内食用菌长势正好,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山上,120亩玫瑰香柑硕果累累,一辆辆小汽车满载着前来体验采摘乐的游客,陆续开进果园。
“这两年产业多了,路修好了,村庄也变美了。临近过年,上周末就有将近200人进村采购各类农产品。”该村好利多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石利说。
湖南科技学院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郑先军介绍,以前村里产业发展缓慢,村民靠种中草药获取微薄的收益。2018年3月驻村以来,他们因地制宜规划全村产业,山下大棚种植食用菌、香菇、云耳,山上种植黄桃、玫瑰香柑、纽荷尔脐橙。贫困户按照合作社制定的严格标准进行种植和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
“现在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村里的‘一品’,每公斤卖到32元。再过三四年,所有果树都挂果了,我们将实现‘一村多品’。”郑先军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该县安排项目资金5320万元,突出村级特色,打造30至50亩以上的农业产业示范片区230个,已形成“一县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陶岭镇周家村、金陵镇山林岗村等特色农产品村发展迅猛,铺开了农旅融合的壮丽画卷。
2019年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56.3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0亿元。去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40元,同比增长12%,增幅排永州市第一。
产业扶贫
激活村民内生动力
新田县委书记唐军表示,为了让贫困户稳定脱贫,近年来他们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覆盖到村、产业扶持政策覆盖到户、产业利益链接覆盖到人、制度保障覆盖到位”的产业扶贫新路径,获得积极成效,其经验还在2019全省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上推介。
走进陶岭镇周家村这个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内明黄色的三层楼房错落有致,还有一个占地280亩的爱莲公园。全村靠种植富硒“三味辣椒”,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就业。
52岁的周梅平是2017年回到家乡的。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免费参加了县里的种植技术培训,掌握了科学的现代种植技能。试种4亩辣椒取得成功后,他又在乡土专家的指导下,先后承包50亩旱地种植柑橘,5个育苗大棚种植云耳。如今各种农作物年收入15万元以上,一家从60多平方米的瓦房搬进三层楼房。去年,他还获得县里颁发的5000元种植奖励金。
“推动帮扶工作‘精、准、细’,让贫困户每户都有产业、家家至少有一个产业工人。”县扶贫办主任罗成文说,该县出台系列产业惠民政策,实现了对贫困户直接奖扶、技术培训、因户施策三个方面全覆盖。
近年来,该县累计发放小额扶贫信贷2.68亿元,帮助全县65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每个行政村聘请3-5名科技扶贫带头人作为乡土专家,每人分类别对10余名贫困户开展指导和培训,直接帮扶贫困户14268户。2019年,该县还投入产业扶贫直接奖扶资金1176万元,比上年提标20%,全面激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近年来,该县已举办各类培训100多期,越来越多贫困户主动要求参加培训,全县掀起学技热潮。目前已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3万余人,9000余户贫困家庭通过就业扶贫实现增收脱贫。
县就业服务局局长刘大军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围绕本县农村特色产业,进一步开展“种、养、加”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对贫困村的劳力轮训一次。
数说
84475人
贫困发生率22.58%
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7606户84475人,贫困发生率为22.58%。
3574人
贫困发生率1.00%
2018年底,未脱贫1496户3574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1.00%。
1895人
贫困发生率0.51%
2019年底,剩余864户1895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低至0.51%。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