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吉县:倾力打造民生幸福网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近年来,吉县秉持民生无小事的观念,始终把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促进经济协同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群众文明和谐。从2012年至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340元增长到21134元,年均增长8%;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38元增长到 5602元,年均增长10.1%。吉县形成了没有巨富、没有赤贫 “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吉县城乡苹果飘香、歌声嘹亮,呈现出一派祥和喜庆的幸福图景。
接过“红色苹果”接力棒,一张蓝图绘到底,“1+X”产业富民
吉县坚持特色农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重点抓好产业提升,因地制宜打造了“1+X”产业支撑体系,带动了群众稳定脱贫。
“1”就是大力发展苹果主导产业。吉县是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依托红色苹果这个主导产业,30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认准苹果产业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28万亩,年产优质苹果22万吨,产值10亿元,近8万人依靠苹果脱了贫,致了富。2018年,吉县苹果荣获“全国绿色农业十佳果品地标品牌”荣誉称号,吉县苹果产业园被评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吉县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苹果富民产业的主导地位和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X”就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多元发展。一是旅游产业带动。以壶口瀑布、人祖山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观光体验、农家乐,带动周边群众增收。二是特色种养产业带动。在不适宜种植品过的区域,发展花椒、核桃、蔬菜、畜禽养殖等特色种养产业。目前,柏山寺乡的花椒、柿饼,屯里镇的小米、辣椒酱、野生菌等,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已经成为群众致富的新抓手。三是光伏产业带动。每个行政村建立一座100kW村级光伏发电站,每年可收入12万元左右。同时,建成了大型地面光伏电站40MW,年上缴扶贫专项资金4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并通过流转土地每年获得租赁收益109.9万元,带动群众增收。四是生态产业带动。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造林绿化、新一轮退耕还林、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等工程,发展林下经济,带动群众增收,实现了增绿和增收、生态和生计的有机结合。
为民服务解难题,一件接着一件干,“3+N”政策利民
吉县坚持从群众最关注、最热心的事情着手,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全面落实惠民政策,民生投入达8.03亿元,兴办实事60余项,构建了“3+N”政策体系,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3”就是聚焦“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三大民生领域,坚持每年实施 “十件惠民实事”,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县共有中小学44所,从2014年起,免除高中学生教材、住宿费每年达165万元,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9年,全县高考共达二本B类线以上112人,是2012年的2.1倍。逐步提升健康水平。持续深化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加强医联体、双向转诊等工作,继续改善乡村医疗卫生设施,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水平。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1家,其中县级7家,乡级8家,79个村卫生室,27个个体诊所,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全覆盖,连续十年获得“省级卫生县城”命名表彰。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政策措施,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2018年,该县农村低保标准线提升为3760元,高于扶贫标准。同时,加强政策衔接,对农村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对象,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5%—10%的比例提高救助水平,保障其基本生活。
“N”,就是统筹做好就业、住房、道路交通、安全稳定等各方面的民生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是2012年底的1.07倍,宽带用户是2012年底的2.85倍,存款余额是2012年底的1.86倍。脱贫攻坚中“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生活用电”等贫困退出14项指标全部达标,其中有9项指标是100%达标,有3项指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吉县先后荣获全国信访“三无”县、全省平安县等称号,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树立文化民生理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3+Y”文化惠民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群众要脱贫致富奔小康,自强是“不竭动力”。吉县创新文化载体和平台,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弘扬正能量,树立新风尚。
“3”就是构架文明育化“三套马车”。拍摄微电影:政府动议,群众演绎,引领风尚。从2013年开始,吉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村庄拍摄一部微电影。故事就是村庄里发生的鲜活事,演员也是村民自己。吉县拍摄了以诚实守信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芦来柱为原型的《承诺》,拍摄了《幸福其实很简单》《溺爱的代价》向农民群众讲述移风易俗的故事。农村评低保、两委换届历来是基层政府的难事,车城村以本村农民陈诚忠主动让低保的事例为原型拍摄的《让低保》,白额村拍摄的 《换届》,以故事说理的形式进行轮播,在群众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引导了很多群众。目前,全县已拍摄制作微电影86部。建设村德馆:记住乡愁,德聚人心,启发自觉。从2015年开始,吉县开始建设村德村史馆,通过播放影音、图文展示、乡贤讲解、实物展出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村庄的历史渊源、村里大事、发展现状、村规民俗、贤人好事、家风家训等,成为村里活动场所、村民信仰高地。目前,在全县已建成村德村史馆54个,让村民在家门口记住乡愁,守望信仰,净化灵魂,引导村民“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互联网+:快捷传播,全频覆盖,高效互动。2015年,吉县文化部门开始依托互联网创建“吉县文化视频库”,将吉县风光、吉县微电影、文化志愿活动、吉州唢呐等32类、200余部特色文化视频尽收“库”中,视频影像资料所记录和反映的内容时间跨度长达20年,这些深入人心的乡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截至今年9月初,吉县文化视频库中的各类视频的点击量近6000万人次,引发各界好评。视频库已经成为记录吉县乡土文化的“动态史书”,乡土文化也因互联网插上了再次腾飞的翅膀。
除了文化传播形式上的创新,吉县还着力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进行 “Y”个坚守。持续开展了自强自立模范户等“五个一百”评选表彰活动,编纂了《道德吉县》《奋斗吉县》系列丛书,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单位创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近5年来全县有2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荣登 “中国好人榜”,2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吉县文明的生态沃土正在厚植、培肥。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