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生出“拔穷”的根——和吉林龙市八家子镇桑黄产业发展纪实
在和龙市八家子镇南沟村一片曾经的玉米地里,120座桑黄大棚整齐地排列着:
这里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尝试,1765万元项目资金栽种下金黄色的增收菌苗;
这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桑黄种植基地, 35公顷70余万袋桑黄已经生根发芽;
这里是八家子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希望,预期1亿元的产值让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茁壮成长……
好项目急需资金支持
日前,记者走进该桑黄种植基地,看到一组木制水平栈道蜿蜒在各大棚之间。“这是目前工人的作业步道,也是未来的参观通道。”行走在木栈道上,八家子镇党委书记姜豪很是感慨:“这个项目的落地过程,比这栈道还要曲折。”
据姜豪介绍,和龙市虽然已整体脱贫,但是贫困人口年龄大、身体差、没技术等现实问题,让脱贫摘帽以及日后的稳定增收仍然成为横亘在致富奔小康路上的一座大山。桑黄种植就在这样的迫切需要中,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桑黄,又称“森林黄金”,是国际公认的生物领域药用真菌。早在20世纪,日本、韩国等国家已将其应用为抗癌临床药物,广泛用于手术后癌症的转移和复发。不仅如此,桑黄还可以防治肝脏疾病、调整血脂血糖,抗氧化,对治疗关节炎、湿疹、痛风等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市场前景非常好。八家子镇地处和龙市东北部,风景如画的海兰江水域中游,一望无垠的平岗平原上段,这里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是桑黄繁育生长的黄金地带。更重要的是,该镇的星林科技公司有桑黄科研基础,种植技术相对成熟。
“2017年以前,延边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研制培育出桑黄,虽然觉得这是一个好项目,在谋划产业时也多次考虑过桑黄,但投入太高了,干不起。”2017年4月,姜豪与该镇副镇长王世明到星林公司对接项目时,留意到桑黄这个产业项目。经过调查研究分析,他们发现这个项目在带动贫困户以及全镇稳定增收方面的前景非常好,但投资额度较大,时间较长,三年才见效益。虽然一时解决不了资金困难,但姜豪还是决定试一试。从兴林公司回来后,他们就着手制定可行方案,并和当地农民谈好了每公顷比市场价高出1000元的土地流转价格。方案很快制定了出来,但资金仍然没有着落,项目只能被搁置。
对口帮扶解难题
姜豪告诉记者,正当大家对项目建设一筹莫展时,转机来了。当年七月,宁波到和龙挂职的副市长忻思忠到星林公司走访调研时了解了桑黄产业,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带贫项目,便与姜豪深入沟通,两人一拍即合。
“当时没敢往大了报,目标暂定为150万段,方案做好后,又做了一个桑黄基地的运营方案。” 忻思忠把这件事作为重点工作进行推进,带领大家多次踏查,反复推敲项目的可行性,并于当年底形成可行性方案。
2018年7月,在申请的帮扶资金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忻思忠、姜豪、王世明几个人东拼西凑了20万元,将河南村原有的蔬菜大棚进行修整,建成两个1000平方米的桑黄大棚,又在兴林公司赊了一万段菌段,就这样,试验棚在严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干起来了。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到当年9月,桑黄长势已经很好了。
随着试点工作的成功,当年10月,他们申请的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资金到位1765万元,如及时雨般浇灌在正在努力萌芽的“桑黄”产业上。“推进这个项目太不容易了!”姜豪说,在项目争取、落地、建设、扩建过程中,全镇机关干部起早贪黑,四处奔波,虽然非常辛苦,但看到项目发展这么好,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目前,他们已在河南村重新维修冷棚15栋,种植桑黄13.5万袋;在南沟村新建120栋冷棚,种植桑黄58.3万袋。
走进位于河南村的试点桑黄大棚,记者看到,一段段金黄色的桑黄菌段整齐地摆放在地上,每个菌段上都有三到四片肥厚的金黄色的桑黄,憨态可掬,十分诱人。
“没有这两个试验棚就撬动不了这么大的项目。”王世明说,桑黄项目有技术有市场,是个好项目,他们把目标定在了135栋大棚,大棚按30年设计,种植桑黄450万段,目前栽种的71.8万段,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桑黄生产基地。在建设桑黄基地的同时,他们与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基地买公司的菌段,公司收购基地的桑黄。据了解,目前每公斤市场价格已达到760元。
桑黄已生出“拔穷”的根
“首批桑黄将在明年收获,但桑黄项目的带富效应已经凸显出来。”据介绍,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建大棚、摆段、管理、缝制大棚时,优先使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基地管护雇工优先使用贫困户,目前桑黄基地每日有固定工人三十多人,高峰期每天用工七八十人。
在该桑黄基地,无论走进哪个大棚,虽然维护管理的人员都是高龄的普通村民,但入目的桑黄都很健壮。王世明说:“桑黄种植目前还处于行业发展初期,菌段的污染率国内平均值是30%,而我们这里只有3%。”原来,桑黄大棚管护虽然只需浇水施肥通风就可,对劳动强度的要求并不高,但对精心细心程度的要求却异常高。目前,在基地进行管护的工人基本都是附近村屯的贫困户,不管年龄大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这是我们贫困户自己的产业,桑黄长得好了,不仅可以得到分红收益,还能长期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给自己干活怎能不尽心尽力!
“这么大岁数了,出去打工谁要?基地里的活儿就是摆段、切口、浇水、通风,一点都不累,守着家门口挣钱,年底还有分红,大家干劲都特足。”当日,记者在该基地看到正在给大棚通风的八家子村贫困户王宝霞,已过花甲之年的她告诉记者,在基地干活每个月2000元的收入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一边悉心照料基地的桑黄,一边认真学习桑黄种植技术,希望过两年技术成熟了,自己也能种植桑黄,有自己的一份产业。说这话时,王宝霞的脸上满是幸福的憧憬。
姜豪告诉记者,桑黄种出了贫困户的希望,也种出了自主脱贫的动力。许多贫困户看到桑黄长势好,又有资金和技术支持,纷纷要求承包大棚参与种植。“到2021年,我们要将桑黄发展到216万袋,把八家子镇建成桑黄特色小镇!”谈到未来的发展, 姜豪信心满满。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