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苹果红了果农笑了
风过群山,云霞满天。当秋日的瑞丽气势横扫2193平方公里的静宁河山,驱车驰过成纪大地的群山之巅,让静宁十月秋高气爽的旷逸美景充盈胸怀,感受漫山遍野碧树丹果的绝色风情,感动于那些根植成纪息壤、长出静宁味道的苹果树,震撼于那些怀揣朴素愿望常年侍于树下的劳动者,他们以人树合一的精神穿越四季风霜、历经春秋淬炼,百折不挠地结出累累硕果。每一个秋阳闪烁的季节,都是壮美大地给予40多万静宁果农拥抱丰收的深情献舞……
静宁苹果,缔造全民共享的品牌传奇
10月11日,返乡探亲的中国女排队员王媛媛来到静宁苹果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果园里,看到那些排列整齐的矮化密植树上,红艳若彤云般的苹果缀满枝头,煞是好看,就和家人在果园拍照留念。离家四载,随队出征的她,一直想近距离感受一下名扬天下的家乡苹果到底长在啥样的环境里。只见过传统栽植模式的王媛媛,看到眼前这种新型栽培方式,感叹家乡的发展变化真得很大。
王媛媛看到的变化,正是静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断面。创新驱动,每一项新技术的运用,都将赋予静宁苹果更持久的卓越品质,跟进国际领先水平让静宁苹果经得起市场大潮的检阅。
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维护苹果品牌形象是静宁苹果产业发展的双手棋。每年为维护静宁苹果品牌形象来回奔波于打假市场的静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鲍彦鹏却调侃说,这从侧面证明了静宁苹果真得好吃,很受欢迎!
静宁苹果,以其漂亮的外形和汁多脆甜的入口体验,以及保鲜期长、耐储藏的优点名动四方,销售路子越来越广且供不应求,在静宁苹果一果难求的情况下,许多穿着静宁苹果外衣的外地苹果堂而皇之出现在全国各大水果市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出身高原,尊享天然。百万亩的栽植面积,独一无二的果品品质,让静宁苹果在价格领域拥有着绝对的发言权。曾被选为“两会”期间人民大会堂特供果、2008奥运会特供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著名商标、全国果菜产业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大奖。
静宁苹果,提供整县脱贫摘帽的产业底气
10月9日,深沟乡樊沟村阴坡社村民李红霞吃过午饭,急忙喊上丈夫赶往果园采摘苹果。2012年,一场特大雹灾把李红霞和许多乡亲们砸成了贫困户。政府在统一实施异地搬迁解决灾民住房问题的同时,组织群众迅速对病树做了处理,一部分康复无望的被直接挖掉后换上了新品种。而李红霞自家的新植园面积并不大,效益暂时有限。于是夫妻俩把王沟村娘家不种的果园也要过来种着。“心想着乘我俩年富力强多下点苦,把日子过到人前头。”今年42岁的李红霞说,虽然大家年年提心吊胆过日子,被苹果伤透了心,但乡亲们依旧靠着种苹果陆续实现了脱贫。“苹果就是我们的命。伤得深,爱得也更深。”
烧鸡富了少数人,锅盔跟不上时代,苹果打开了全县人的生死之门,为昔年衣食无着的静宁人找回了尊严。作为地标产品,它让徘徊在寒山瘦水间的静宁人有了自己的知名品牌。而“静宁苹果”品牌的成功缔造,是全民劳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凝结了静宁历届县委县政府矢志不渝共赴一张蓝图、为民改天换地的奋斗精神,也承载了静宁人民历经贫困挣扎后求强图存的抗争精神,是史上最富民生意义的地域品牌,书写了一个贫困县全民共享的品牌传奇。
一业兴,百业旺。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全县物流、商贸、包装、教育、地产等各行各业的兴盛。可以说,苹果扭转了静宁的赤贫色彩,造就了静宁的现世繁荣,在全国扶贫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静宁苹果,擦亮了全县的生态底色
金果飘香,绿染旱塬。从航拍镜头下呈现的静宁全景图上可以看出,西向而来越过华家岭进入静宁境内,修复良好的生态林犹如绿云般盛满山峦沟涧,一条美丽的苹果林飘带沿葫芦河谷夹岸而行,又漫山遍野纵向延伸。
镜头里,被涂抹成绿海的静宁县,与周边地区明显地区别开来。
静宁苹果作为一项“生态产品”,具备着改天换地的力量。它不仅仅是当地的一项富民产业,更重要的是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以其高度的生态含量,提升了静宁农业经济的发展质量,成为当地实现经济生态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吃过生态恶化大亏的静宁县以四十年如一日的恒心和毅力践行着这一发展理念,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绿色发展的生态传奇。一以贯之地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向静宁人民提供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6年,静宁县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
今天,这个县的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3.4%提高到现在的30.65%,增幅为2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38.16万立方米,比1977年增长了10倍多,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这其中,101.2万亩的苹果经济林功不可没。
在生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时,伴随而来的是,全县年涵养水源量达到2亿吨,水土流失减少2.4亿吨,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肥不外流、泥不出沟。全县局部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年均蒸发量减少了125毫米,湿润度提高了13%。
生态立县,推动全县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已成为48万静宁干部群众的时代共识。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