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江畔奏响振兴之歌——从龙井农夫节看吉林省“三农”巨变
瓜果飘香,歌舞如潮。丰收时节,延边州龙井市农民迎来了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吉林龙井农夫节。
历史的天空下,希望的田野里,一曲曲创业奋斗的壮歌、民族团结的欢歌、乡村振兴的凯歌,在海兰江畔交融、激荡……
载歌载舞丰收节 乡村振兴“充电站”
9月23日10时,延边州龙井市东盛涌镇东明村,阳光明媚。
《国歌》在田野旁奏响,农民们盛装而出,挥动着手中的旗帜,用歌声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
盛世彰农,其情实深。从奋斗村赶来的农民老王,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着音乐边跳舞边哼唱着:“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
这个秋天,奋斗村丰收李子、小苹果500万斤。作为小有名气的品牌,其被销往全国各地。就在不远处的特产展示区,老王家的李子和小苹果已经被装进精致的包装,奋斗村的第一书记正向游客们推介。
农事民俗,推陈出新。对新时代的农民来说,丰收早已不局限于物质层面,更包括精神世界。
粮食丰产,农民增收,乡村美好,生活幸福……龙井市的朝鲜族人民在农忙之余,便在村屯、田间奏起太平唢,敲起长鼓,翩翩起舞。丰收节,更少不了象征朝鲜族人民勤劳朴实、对新时代憧憬的舞蹈——农乐舞。
石井村第一书记林铓正举着手机兴奋地拍着视频。今年,村里的苹果梨收了18万斤,其中特等6万斤,一等5万斤,可实现带动果树种植农户和贫困户增收22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可达到600元。他要把这份喜悦分享给所有的朋友、亲人以及全国的客户。“我要通过这个节日,再给我村做一次广告。”林铓高兴地说。
海兰江畔稻花香 产业兴旺助发展
就在丰收节的前一天,在全国媒体的关注下,龙井市水稻开镰了。金灿灿的稻粒饱满沉实,丰收的喜悦写在农民脸上。
丰收,意味着创造价值、提升价值。
2019年龙井市水稻种植面积4600余公顷,预计产量6400多万斤。随着近年来大米品牌建设工作不断推进,龙井大米产业化发展迅速,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产量高,质量好,品牌响,让这个丰收年成为农民实实在在的增收年。
在和龙市吉林众鑫绿色米业集团有限公司院内,销售人员正忙着接受订单。该公司以开发有机绿色大米及粮食深加工为主,是集种植水稻、田间管理、收购仓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国家级重点扶贫龙头企业。
在1500公顷的水稻基地,金灿灿的水稻,正等着机械收割。年生产大米5000吨、产值4000多万元的众鑫米业为当地200多户贫困人口增加了收入。
九月的光东村风景如画,一座座粉墙黛瓦的朝鲜族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墙上的彩绘,展示着朝鲜族传统的民俗和日常生活的场景。
水稻田里,安装了自动气象、虫害监测仪,24小时全天候监控,光东村也成为国家科技部指定的全国有机大米种植科普示范基地和国家环保认证的有机大米基地。村里还成立了有机大米生产的专业农场,年轻人从城市里返乡创业,投资水稻种植业。
“吗西达”牌大米,声名鹊起,价格提升,高端市场的订单应接不暇,不仅卖到了北、上、广等大城市,还远销到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
光东村,从村容村貌到农业产业化协作,再到乡村旅游、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构建电商新模式 打造增收新引擎
丰收,更要增收!
农产品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如何形成最好的联结?
在农民丰收节上,各个村的第一书记没有放过这个宣传的好机会,不仅在节日现场扫码“圈粉”,还通过互联网宣传推介。
晶莹剔透的延边大米、味道鲜美的黑木耳、爽口甜脆的苹果梨……打开“延边青年电商扶贫商城”,限时促销、农户直供、产品特卖、旅游专版等区域内,来自全州各县市的各类农特产品琳琅满目。
据吉林省今年一季度网络零售统计,延边州网络零售额实现20.57亿元,同比增长17.22%,位列全省第二。延边州农村网络零售额已近20亿元,其中延吉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12.24亿元,位列全省县(市)第一。2016年至2018年,延边州累计电商扶贫覆盖村数448个,实现农副产品网销收入2.19亿元。以点带面打造电商扶贫的“延边样板”被多个地区学习和借鉴。
如今的延边,电商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以县域电商服务中心为节点,以镇、村电商服务站(点)为网络,以仓储物流为连接,以区域品牌为龙头的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实现了服务网络和物流运送全面覆盖。
如今,延边州8个县(市)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已全部投入运营;共建成村、镇电商服务站(点)1200余个,覆盖全州249个贫困村,贫困村覆盖率81.9%。为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投递问题,延边州投入200万元支持邮政公司购买百辆快递车。目前全州仓储物流中心达到30个,乡镇快递末端网点达到121个,形成了覆盖全州66个乡镇的物流快递服务网络,并加速向村屯延伸。延边州还积极培育推广电商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创建“大德敦化”“金达莱丝路”等区域品牌,基于区域品牌培育推广“林芝玉”“圣莲湖”等子品牌。“金达莱丝路”品牌APP等相关产业项目累计开设村级店铺71个,农产品网销额近2500万元,整合带动龙头企业9家、专业合作社17个、种养殖大户150户、贫困户2634名实现增收。
“借船出海”“借鸡生蛋”“自产自销”,延边州各县(市)因地制宜,通过采取参与产业链和直接到户的形式,助力地产品上行和农民增收。
礼赞丰收、致敬奋斗。海兰江畔的乡村振兴之歌已经奏响,吉林大地,“三农”巨变正磅礴展开……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