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县:专业合作社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八月,是丰收的季节。走进永昌县六坝乡七坝村,眼前是一片红色的海洋——这里的辣椒成熟了。
“今年的辣椒长势喜人,应该能卖个好价钱!”七坝村村民杨国秀指着身后的辣椒田说。
永昌县是省列国家片区外“插花型”贫困县之一,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沿祁连山浅山区7个乡镇38个村,其中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15个,七坝村就是其中之一。
海量辣椒专业合作社是2008年由七坝村村民杨文成带头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320户社员,1640座种植大棚,在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通过支部带头、党员示范,采取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帮助农民协调销售渠道等措施,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建模式。2014年,合作社把村上46户贫困户纳入成为社员,给他们每人担保8万元扶贫贷款,作为股金加入到合作社,每年不仅有分红,还把种子、种苗供应给他们,最后把产品收回来帮助他们销售,来带动他们发展。
杨国秀是七坝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车祸他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妻子在城里照顾孩子上学,致富对他们家来说困难重重。加入合作社后,他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是2015年加入合作社的,当时贷了8万元的扶贫贷款,每年分红是6400元,种的时候合作社给我们提供种苗,成熟后合作社来地头直接收走,不愁卖不掉,只要把大棚里的作物经营好就可以了。我有三个大棚,种的是辣椒和洋葱,一个辣椒大棚一年差不多能卖7000元左右,一个洋葱大棚一年也能收入9000元左右,收入比以前好多了。”杨国秀笑容满面地说。
七坝村“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扶贫新模式,为永昌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增添了精彩的一笔,也是永昌县脱贫攻坚事业发展取得突破的一个缩影。
永昌县委组织员李世篡介绍,永昌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来抓党建,按照“党支部+”模式,加大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建立党组织的力度,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组织引导农民群众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与“促脱贫”深度融合的新路子,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永昌县大力扶持发展高原夏菜、肉羊、食用菌、优质饲草等主导产业,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3.9万元,对有产业脱贫意愿和能力的63户贫困户在牛羊养殖等方面给予项目资金支持,为羊产业户48户供给种公羊42只、基础母羊560只;牛产业户10户供给基础母牛17头;落实牛、羊饲草料28.12吨;蔬菜林果户5户,发放产业扶持资金3.6万元。通过“产业扶贫+入股分红”和“龙头企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334户未脱贫户和巩固提高户增加收入,户均年可分红2800元以上。
在9个贫困村和红光易地扶贫搬迁点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年均增加贫困人口收入5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左右;结合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安排村集体发展扶持资金1046.5万元,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支持23个有贫困人口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先后在15个贫困村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122家,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87户,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企业+产业+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通过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永昌县累计实现稳定脱贫2750户873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5%,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插花型”贫困县摘帽退出。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