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乡村振兴别样红
初秋的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启封故园——碧波荡漾的聚仙湖、精巧别致的潜龙桥、古朴高大的及第阁、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来此的游客仿佛跨越时空来到了江南水乡。
启封故园西行3公里的西姜寨村,整洁静雅如一幅水墨画,木院、竹院、月季院等民宿各有特色,风格雅致,环境优美;院内果蔬丰茂,池水清澈,鸟语花香;田野里原种农业的生态种植,万亩菊花金黄精致,吸引着游人前来体验田园生活。
在新时代,祥符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模式,接地气、聚人气、暖民心,给祥符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1、传承与创新并重 农文旅融合发展
祥符区三面环抱开封主城区,区位优势不言而喻。特别是随着郑汴一体化的快速推进,祥符区又因毗邻郑州大都市区而居郑汴港核心。
从遥远的时光中走来的祥符区,有着与众不同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质。开封起步于祥符区内的启封故城,这样的历史渊源,使祥符区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人文禀赋。境内文物众多,被称为木版年画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盘鼓艺术之乡,尤其是四大名镇之首的朱仙镇,可谓是文化旅游资源的“聚宝盆”。
坐拥如此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该如何充分开发和挖掘?这是祥符区一直在谋划和思考的问题。
“随着开港大道的全线通车,祥符区所辖的朱仙镇、西姜寨乡也将借助开港重点产业带布局,在打造好环境的同时,衔接好一批郑州东移和开封南移的产业。”祥符区区长王彦涛表示,“祥符区在南北东三个方向持续发力,在产业、文旅、道路、城市框架上找准发展定位,与开封、郑州对接,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8年,开封市审时度势,提出建设乡村振兴“1+6”示范区,共14个村,其中涉及祥符区西姜寨乡的5个村和朱仙镇的6个村,总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近3万人。祥符区抢抓这一大好机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依托农道联众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与爱思嘉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由大宏农旅集团进行总体建设,以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农村风貌、创新农文旅经营模式为核心,将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深度融合,围绕民俗文旅、特色种植、休闲农业、乡风文明等做文章,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让农民更像农民,让年轻人回来、让鸟儿回来、让民俗回来,打造一个集文化观光、休闲农业、健康养生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和开封市主城区相比,祥符区的旅游形成差异化发展。祥符区围绕服务城市的功能定位来发展,谋划一批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项目,让人们来乡村体验自然、亲近自然、拥抱自然,充分放松、愉悦身心,以饱满的精气神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走进朱仙镇的那一刻起,一股浓郁厚重的历史感便扑面而来。
作为中国四大名镇之首,朱仙镇拥有显耀的历史地位。在如今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下,朱仙镇正蓄势待发,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祥符区从保护朱仙古镇格局、传承历史文脉入手,突出千年古镇和宋文化底蕴,按照修旧如旧、新旧有别,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着力构建“一环一河三区十路”的空间布局。
如今,朱仙镇以“文化旅游、非遗文化”为主题,打造“千年古镇”品牌,对岳庙广场、核心区、运粮河两岸进行改造,筹建木版年画、祥符调等非遗博物馆,投入3亿元对古镇进行修复和开发,建设两宋论坛永久会址,对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与旅游开发,对68处四合院清式建筑古院落进行修复与旅游资源激活,千年古镇将再现昔日繁华。
2、“民心”与“党心”汇聚 美丽画卷渐次展开
毗邻朱仙镇西侧,是祥符区西姜寨乡。该乡素有“鸡鸣闻三县”之称,北邻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南接郑州航空港区、西连郑州东区,这个昔日“三不管”的地方,如今,被称为“金三角”。
近两年,西姜寨从一个脏乱差的落后乡镇,一跃成为“中国最美村镇”。西姜寨的美,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走进村里,只见屋舍俨然,街道整洁,各家各户门里门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内院外绿意盎然;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乡村静谧与城市便捷生活共享——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渐次展开。
近年来,西姜寨乡通过党员干部党心与民心的共同交汇,广泛发动群众自觉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了乡村由“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蜕变,把一座偏僻落后的乡镇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孝道之乡”“豫剧祥符调之乡”“盘鼓之乡”,先后荣获“中国最美村镇”“中国治理有效十佳村”“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十佳美丽乡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而西姜寨的变化只是祥符区各项工作以党建引领的一个缩影。
党建强则民心强。祥符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强力计划”,高标准打造了遍及全乡的村级党群综合服务体,进一步促进服务群众工作便捷化、制度化、规范化。
全区3万多名党员佩戴党徽亮身份,叫响了“党派我来的”口号。在乡村建设中,干部担起了“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和宣传员”的三重角色。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全县群众共同参与,开创了独特的乡村治理模式。
在党建引领下,全区各乡镇建立了街长制、户长制,成立了党建服务队、树木管护队、青年突击队、夕阳红志愿服务队、乡风文明促进会、乡贤联谊会和孝贤社,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民心”与“党心”的汇聚。
在西姜寨乡,记者发现这里走出了一条特色十足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遵从农民的意愿,让农民参与其中的基础上,西姜寨乡收储了56户群众破旧农家院改造成民宿。采取企业收储、宅基地入股、打造“美好住家户”自主经营三种民宿经营模式,村“两委”组织成立农业合作社,对民宿、农产品等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宣传、统一包装、统一销售,通过收益分红调动村民参与民宿改造的积极性。
企业收储即每年1万元租金,改造村民乡舍,由企业全资打造成民宿,经营权收益属公司所有,培训村民做管家,20年后改造后的村舍归群众所有。宅基地入股即政府补贴、企业与村民共同出资打造,交由合作社或企业管理运营,收益按比例分红。其效果是实现农村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3、引进与引导并举 人文精神特色彰显
祥符区坚持引进与引导并举,引进新的理念,引进新的经营模式,引进和培育乡土人才,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形成政府主导、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良好发展格局。
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干部群众一起忙碌着,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饺子就上桌了。乡党委书记、乡长、包村干部、乡贤和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欢聚一堂,吃饺子,话发展。这是西姜寨乡每月10日举行的万人饺子宴上的一幕。这一天,也是全乡的“孝老敬老日”。
“饺子宴把干群思想凝聚在了一起。”西姜寨乡党委书记陈刚说,“通过聚在一起吃饺子宴,干群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邻里关系变得越来越和睦,培育出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这只是“1+6”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一个缩影,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示范区借助西姜寨乡“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朱仙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宣传优势,深入挖掘木版年画、盘鼓大赛、祥符调、踩高跷、舞龙舞狮、烙画等传统文化,推广西姜寨“饺子宴”“千人盘鼓”和“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庭院评比”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在规划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占地2.7万亩,涉及西姜寨乡和万隆乡,其中农业生产区1.29万亩、休闲聚集区1000亩、综合配套区600亩、居住发展带3000亩、农业观光旅游区1500亩。发展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食品与文化博览园、健康产业园、研学教育基地、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中心、乡村振兴创新学院、民宿与酒店等。
位于示范区内的祥符区现代花生产业园项目,已建成一个占地1000多亩的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培育优质花生种子,引导经营主体提高花生产品科技含量,促进花生产业提档升级,力争打造开封市开港花生小镇。
拟投资约2亿元打造十八弯三产融合示范带、生态农产品体验区、原乡住宿区、田园文化区、农田艺术区、特色美食区、马拉松体育主题赛道、田园科普观光区、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区、亲子欢乐体验区、民俗体验区等。整个三产融合示范带以农业生产为第一要素、以岳飞文化为旅游主线、以体育休闲运动为主题,结合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元素,打造以动态旅游为主要形态的三产融合示范带,通过常见的乡村题材经过第二产业的文化艺术加工,打造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宜游、宜居、宜娱的十八弯三产融合示范带。
与此同时,朱仙镇以水为脉,按照城田共生模式,规划建设占地4000亩的中国新村民发展示范基地,居住面积300万平方米,预计容纳人口10万余人。
乡村振兴,无人才不兴。
祥符区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积极探索乡土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一批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职业农民培训中心,真正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借助大宏集团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西姜寨乡还探索建立了“青创双创基地”。
“通过党建引领,让农业成为最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最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也是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的落脚点。”祥符区委书记李军表示。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