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做好“兴业”文章——打造蓬勃发展的繁荣乡村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头戏。产业发展有势头,农民致富才有奔头。
“很幸运能搭上村里棚膜经济发展的顺风车,让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你看,我家的12栋大棚里,各样蔬菜瓜果都不缺,也不愁卖,坐在家里就有客商来。”梨树县高家村棚膜种植大户高健告诉记者。
高健的身后,是一排排“四季生钱”的塑料大棚,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亮,一望无际,蔚为壮观。
高家村是近年来四平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的一个典型。目前,该村已建成各类大棚近千栋,与喇嘛甸镇王家园子村和梨树贝村等共同形成生产相对集中、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棚膜瓜菜生产基地。王家园子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梨树县则成为吉林省的瓜菜主产区和主要批发市场。
高家村的“兴业”,只是四平“大风景”中的一帧。翻开去年《四平市一村一品名录》,多彩农业抢人眼球:红果之乡、黑豆之乡、瓜菜之乡,共有20个产业之乡;胡萝卜之村、九月青豆角之村、榛子之村,共有30个“产品之村”;苹果大王、樱桃大王、蓝莓大王,共有20个“产业大王”……
眼下,又到了葡萄收获的季节。双辽市辽东街道丰巨村,那个远近闻名的“葡萄之村”,又呈现出“惯常”的火热。这里的巨峰、早巨、紫珍香、茉莉香、贝达、状元红等6个葡萄品种,口味纯正,各具特色。据悉,全村有70余户参与葡萄种植,面积达50公顷,年产值250万元,葡萄产业收入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2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当仁不让。近年来,四平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全市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7%,其中,机耕率95%、机播率91%;全市农机用户超过4万户,农机从业人员达4.8万人。
农业机械化的渐行渐近,带来了“两个转变”。
一个转变来自农民。每年春秋两季,漫步在四平的村屯沃野,很少看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了,更多的画面是,农民开着小车,把种子化肥拉到田间地头交给农机手,摆摆手,潇洒地当起了“甩手掌柜”。
另一个转变来自农机生产企业。耕种方式转型升级,带来了农机生产企业的“兴”。今年春耕时节,在四平市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前来购买免耕播种机的经销商和农户依旧热度不减。为缓解几年来“供小于需”的状况,康达公司大幅提高了产量。总经理杨铁成告诉记者,今年,康达牌免耕播种机出厂量达3400台,比去年整整扩大了一倍。只要提前一周预定,就能买到。
做好“兴业”文章,四平还大力推进产业融合,注重“接二连三”,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破产业界限,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农+工。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资源开发,推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近两年全市新上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2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目前,大清鹿苑、中成农业60万吨燃料乙醇等大项目进展顺利。
农+游。发展休闲采摘、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养老康养等休闲业态,重点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40个,推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条,成功举办了“四平农民节”“红果采摘节”等节庆活动,实现四季采摘、全年观光,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农+网。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通过与知名电商合作,打造“三农红E邮”等本土电商平台,培育“郑家屯”等一批知名网店。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梨树县、伊通县农业大数据平台,打造惠丽农场等智慧农业综合体,实现数据采集、信息分析、实时监控等功能。
与此同时,四平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建设绿色食源性基地,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绿色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优质绿色农产品,整合创建玉米、水稻、杂粮杂豆、蔬菜、林果、生猪、黄牛、肉羊、梅花鹿、家禽等十大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快创建梨树县100万亩玉米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梨树白猪被认定为吉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擦亮绿色农产品品牌。坚持扶优扶大扶强,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公共品牌百花齐放,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392个,“双辽花生”“伊通大米”“梨树白猪”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声名鹊起,“郑家屯”碱地杂粮荣获长春农博会“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十大农产品品牌”。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