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棱县双岔河镇双兴村巧打“三张牌”走稳致富路
傍水而居,却旱时缺水,雨大就洪涝——这是绥棱县双岔河镇双兴村的土地现状。没有优越的自然禀赋,就要挖掘内生动力,如今,双兴村163户贫困户仅剩6户未脱贫,这个辖6个自然屯1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150户4380人的贫困村,巧打“三张牌”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巧打“绿色牌”废弃地变增收林
在村里,许多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都选择在镇里或者县城买房居住,村里盖新房的少了,很多老宅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不少猪舍、羊圈被废弃,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脏乱差”成常态。如何变废为宝,既改变“脏乱差”的现状,又能带动村民增收?利用废弃地种植增收林的念头在村党支部书记孙维义的脑海中逐渐成形。
看着眼前千余棵拇指粗的水曲柳树苗,孙维义欣喜不已。“这批水曲柳是去年栽下的,明年就能成材出售了,但咱不卖!三五年后,这批树苗长到胳膊粗细的时候出售,经济效益会更高,而在林间套种的胡萝卜将在今年秋后见到收益。”
2016年,双兴村苗木基地项目顺利落成,村集体出资4万元购买大青杨、糖槭等苗木30万株,雇佣村内的32户贫困户负责看护,每户年均增收2000多元。目前,全村已成功栽培山丁子、山梨树、紫叶稠李、水曲柳等适合东北气候的优质树苗十多种共50余万株。其中糖槭5万株用于村内美化,大青杨、燕柏等成材苗木发包给其他村屯,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打出“融合牌”穷村中标大产业
在双兴村村民心中“生产在农村,加工在城里”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2019年,省安全厅驻村工作队摒弃传统固有的扶贫模式,发挥自然环境优势,与双兴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寻求甜黏玉米深加工项目新路子,号召并启动了双岔河镇甜黏玉米种植产业项目,向全镇农户推广种植甜黏玉米,采取“统一回购、储藏、销售”一条龙的方式,增强村民内生动力,促进就地脱贫。经过近2个月的努力,双兴村在全县17个贫困村参与的冷库经营权竞标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绥棱县盛禾康业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承包权。
项目的顺利中标改变了村民的传统种植观念,培养了村民的市场意识,也直接改变了双兴村从单一种植到深加工的生产格局。项目整体投产后,可达到年加工2000万吨甜黏玉米的产能,为双兴村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带动全村163户贫困户增收致富。“有了特色主导产业,才能让更多老乡在家门口富起来,而产业扶贫可以催生乡村发展新动能,不仅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更能够提升乡亲们的眼界视野和自我发展意识。”孙维义说。
打出“幸福牌”贫困户顾家又增收
双兴村利用260万元扶贫资金建成的400千瓦光伏电站已顺利并网发电,年收益可达20余万元。在电站的围栏上挂着数十个由驻村工作队竖起的牌子,上边标注着种植品种、贫困户姓名及帮扶人姓名等信息。原来,双兴村利用光伏产业占地发展乡村农业生态园,发动村内18户贫困户在生态园区内种植杂粮等作物,让贫困户在享受光伏项目收益的同时进一步增收。
今年52岁的齐学荣在享受光伏项目收益的同时还是32名苗木看护员之一,负责8分地苗木的管护工作,一年2000多元的公益岗收入让他倍感幸福。“我母亲身体不好,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我没法外出打工,以前就靠着家里的几亩地勉强维持生活,现在我赚钱的路子多了,除了小园的收成以外我还是护林员,去年工作队还给我分发了鸡雏帮助我发展养殖业,年末他们还负责回收,一年能赚到近万元,现在村里的产业多了,活儿也多了,哪怕是冬天都闲不着,但眼看着生活越过越富,忙点也高兴。”
巧打脱贫“三张牌”,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双兴村的致富路越走越稳。
如今走进双兴村,看变废为宝的柳树苗茁壮成长,看光伏产业融合小菜园发展,看村里中标的大项目,记者感受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脱贫攻坚战中为双兴村量身订制的致富路径。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