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文县花椒科技管护提质 “触网”销售农民尝甜头
“我家有12亩花椒,今年能摘2000多斤干花椒,预计收入10多万元。还新栽种了1亩多树苗。同时,又在花椒树下种了辣椒,辣椒有订单,不愁销,有保障。通过这种‘双椒’模式发展农业,又会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桥头镇杨家山村青山湾社村民李录德看着晾晒的花椒,喜上眉梢。
八月初,文县两江八河的村村寨寨房前屋后、沟沟岔岔、旮旯角落栽种的花椒采摘接近尾声,随处可见晾晒在院落、房顶的花椒,空气中弥漫着椒香。
文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是甘肃的南大门,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润,年降水量300—800毫米,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条件良好,海拔800—2200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除碧口片区外全县17个乡镇半山、高半山均适宜栽植花椒,且花椒的皮厚粒大,气味芳香浓郁,麻味醇厚耐久,品质极佳。
扩大种植规模 夯实产业基础
为了让物美品优的“文县花椒”最大化的助农户脱贫。近年来,文县通过土地流转、能人大户承包经营等方式,鼓励和发动农户种植花椒,不断扩大花椒产业基地规模。同时,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农户进行经济林综合管理工作,提高了花椒质量,产量也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底,全县花椒栽种面积累计30万亩,产量3200吨,产值57600万元,农民人均花椒收入2742.8元。
“文县花椒基地面积累计达到30万亩,还有5万亩的发展空间,将逐步实现全县花椒产业适宜区全覆盖。”文县林业局花椒中心主任王文永介绍说,2014年,该县从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花椒研究所引进无刺花椒1000株,在桥头镇黄家村进行了试验栽培。2015年,又引进无刺花椒4600株,在丹堡镇马家前山建成了80亩无刺花椒采穗园。“我们一直在解决优质花椒树苗资源缺口的问题,同时也鼓励农民自育自繁,并加大育苗技术的支持力度。”
“村民们对自家花椒园很上心,都像精心照看‘儿女’一样。”石鸡坝镇朱元坝村监察委员会主任李银全说,花椒是该镇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之一。花椒从种树到见收入最多3年时间,属于短平快、稳增收产业,所以村民也乐意种。朱元坝村有300多户人,其中200多户种植花椒,“仅此一项户均收入在20000元左右。”
提高科技服务 提升产能效益
“花椒种植规模扩大了,科技管护措施跟不上,就不能发挥优势农特产业助农脱贫的作用。”王文永说,近年来,文县在花椒提品质、创品牌,低产花椒园改造等方面花了很多工夫。
2003年,文县林业局成立了核桃花椒产业开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该县所有花椒品种进行了调查,并通过“选优、育优、引优、推优、扩优”等措施,优选出了文县花椒乡土良种“大红袍一号”“文县无刺花椒”,并进行了大量推广栽培。
丹堡镇党委书记何国祥说,去年冬季,该镇就从花椒园除草、施肥、浇水、修剪、涂白、清园、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工作入手,加强管护措施落实,“今年,全镇2000多亩花椒喜获丰收,预计能收获花椒11万公斤,最保守产值也能达到1000多万元。”
拓宽销售销路 电商扶贫发力
近年来,文县花椒种植有了规模,提高了产量,在销售方面,形成了以市场为主,网店、专业合作社组织及能人大户为辅的销售形式。
在丹堡镇石家山村椒园内忙碌的朱国勤说,有电商和合作社助力销售,椒农就不愁了,“价格可能还比市场价略高,我有13亩花椒,今年预计比去年要多收入近1-2万元。”
目前,文县开设网店1368家,进一步拓宽了花椒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2015—2018年上半年,网店销售花椒达1.1亿元。
同时,“文县花椒”还通过众筹活动,借助电商平台“触网”尝到了甜头。“前两年花椒众筹,自己都不用找销路。家里的花椒基本不愁卖,全部都被公司收走了,价格还要高一点哩!”谈起众筹活动,桥头镇的椒农们脸上泛出了笑容。
丹堡镇党委书记何国祥介绍说,为了解决好花椒的销售问题,丹堡镇协调当地收购大户和联系外地客商,拓宽销售渠道,同时,谋划加强网上销售力度。
“文县花椒”目前已开始在电子商务平台各类网店上架销售,成为各大网店销售主打产品。同时,文县加强内引外联,将动员各方力量,引进扶持花椒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文县,延长花椒产业链条,有效提升花椒产业经济效益。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